解惑医患问答,浅谈鼻息肉
问:医生,请问鼻息肉到底是什么?它是一种肿瘤吗?答:鼻息肉是耳鼻喉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多见于成年人,好发于筛窦、上颌窦、中鼻道、中鼻甲等处,后鼻孔息肉多来自上颌窦,经其自然开口而坠入后鼻孔。鼻息肉并非肿瘤,虽然病因未明,目前大多数学者趋向于它主要由变态反应或慢性炎症引起,是炎症刺激所致的鼻腔或鼻窦黏膜高度水肿或肥厚。另外,某些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纤毛不动综合征”及“囊性纤维性变”,也由于纤毛及粘膜功能障碍,导致粘膜反复感染而产生鼻窦炎和鼻息肉。问:鼻息肉不切除的话时间长了会癌变吗?答:鼻息肉久不治疗会不会癌变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鼻息肉本身属于良性,早期彻底摘除息肉,一般不会癌变。但是,由于有时鼻息肉摘除后又复发,因而许多人反复手术,对鼻腔组织和生理功能产生严重刺激,与慢性炎症交互作用,这时候就有恶变可能。如果近期出现反复鼻出血、头痛、视力模糊或消瘦等表现时,应提高警惕。问:该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有鼻息肉?答:鼻息肉的主要症状有: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闭塞性鼻音、睡眠时打鼾、鼻外形改变等,病症程度视人而异。问:鼻息肉一定要治疗吗?答:很多人在认识了鼻息肉之后知道不是鼻腔的肿瘤,便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因为不是肿瘤,所以开始了怠慢,其实虽然鼻息肉不是肿瘤,但长期不治疗的危害还是很大的。最近有加拿大的学者指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不亚于全身其他系统的慢性病。让我们一起来揪出鼻息肉隐藏的四大危害:1、鼻窦炎中鼻道与鼻窦粘膜连续或因窦口阻塞,易有鼻窦炎的发生。鼻窦粘膜水肿增厚,如继发感染,可有化脓性炎症。2、支气管哮喘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鼻息肉病患者中有较高的哮喘发病率,约为20%~30%。而哮喘患者中约有7%伴有鼻息肉。研究证实,大部分患者在行鼻内镜鼻窦手术切除鼻息肉后,肺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并减少了全身激素的用量,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3、分泌性中耳炎 当息肉体积增大或并发鼻窦炎时,通过对咽鼓管咽口压迫或炎性刺激,可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发生分泌性中耳炎。4、睡眠呼吸暂停合征综合征和高血压病 研究显示,息肉引起的长期鼻塞可促发高血压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问:鼻息肉该怎么治疗?一定要手术吗?答:鼻息肉的治疗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大量资料表明,鼻用糖皮质激素,可使大息肉变小,使小息肉消失,起到药物消除鼻息肉的作用,适用于息肉较小时或鼻息肉术后的病人。经以上治疗无效,或鼻息肉较小时或鼻息肉较大阻塞鼻腔,或有的息肉并不大,但阻塞了鼻窦开口,影响了鼻窦的分泌物排出,合并鼻窦炎时,则要考虑手术治疗。问:鼻息肉手术切除后是不是就治愈了?不需要继续用药了?答:这里我们需要强调:鼻息肉切除≠治愈!鼻息肉患者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自己的鼻息肉已经经过手术摘除了,但是一段时间后,鼻息肉又长出来了,反复发作难以根治。对于鼻息肉的治疗,避免复发是关键,很多患者由于采用了不正确的疗法或术后不注意,导致鼻息肉手术后复发。术后复查和坚持用药是避免鼻息肉复发的关键!一些医学资料显示,约4%鼻息肉患者在术后1年内需要再次手术;10%左右的患者3年内需要再次手术;而5年内再次手术的患者可高达15%左右。这除了鼻息肉的类型、手术效果等因素外,还跟患者“不听话”外有关。不少患者对术前治疗和手术十分重视,大多都能配合医生,而一旦手术后就误以为“万事大吉”,把医生反复叮嘱的“术后复查”当作耳边风,结果经过一段时间后鼻息肉再次悄悄地长出来。
因此做完手术后一定要定期复查,了解鼻腔粘膜上皮化程度,及时处理早期病变并且根据复查情况调整用药,可以有效地避免息肉复发。另外,某些药物(鼻部糖皮质激素、白三烯拮抗剂、抗组胺药、粘液促排剂等)可以减轻局部的炎症反应,从而降低复发率。
无论如何,定期复查和术后药物治疗至关重要。练欣欣
毕业于福建中医药大学,医院五官科进修学习,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种眼、耳、鼻、咽喉常见病、多发病,如急慢性结膜炎、中耳炎、鼻炎、咽喉炎、扁桃炎等,疗效显著。咨询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最权威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最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