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健操动作详解,穴位图
著名医学家葛洪的《抱柱子》记载了按摩法和叩齿、弹耳、熨目、揉拼两耳等医疗保健操。南北朝名医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导引经七势》、《养生十六宜》,医学家高僧达摩的《按摩经十卷》,隋代医学家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方》,宋代医学家蒲雯贯的《保生要录》,记载了更多的医疗保健操。北宋著名的大文学家苏东坡,也是养生学家,他的《上张安道养生诀论》和《东坡养生集》记载了自我按摩的医疗保健操。南宋流行的“八段锦”,明朝医学李中梓的“导引十六势”、高氵廉的“遵生八笺”、医学家冷谦的“怯病导引法”,清朝医学家汪昴的“保健十六宜”、医学家方升的“延年九转法”、医学家王祖源的“十二段锦”、“易筋经十二势”、“起居法”,以及当时的“神仙起居法”,都是疗效显著的医疗保健操。
这套《医疗保健操》(原名《回春医疗保健操》),是由北京市医疗保健操研究会根据传统中医学原理,结合现代人的生活规律和习惯,而创编,简便易学,适合所有人群练习。通过拍打和按摩各主要穴位,调整全身器官,疏通并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能达到身体动、经络通、脏腑活、气血行,防百病。
这套《医疗保健操》集中了我国导引术、按摩学、养生学、气功、针灸、穴位等医学原理、方法和精华,继承和发展了祖国医学的经络、脏腑等基本理论,去掉神秘化和不科学的部分,吸取了现代医学、解剖学、生物学、预防、治疗和康复学等基本理论的精华,经过北京市医疗保健操研究会研究员、教授、学者、专家、医师、指导老师和数以百计的辅导老师十余年的精心研究和实践,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医疗保健操是一门预防、治疗和康复医学,医疗保健操不追求美姿,不强求统一,不适于表演和比赛,而是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的医学科学,不是单纯的体育活动,不是一般的体操,不属于体育的范畴。老、中、青、幼人人都可以学练,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无副作用,效果很好,深受欢迎。
这套《医疗保健操》能调整全身各器官,疏通脉络、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松懈和改善肩带、肘腕、膝盖、肢体等关节和软组织的活动,避免粘连和痉挛。通过按摩穴位,从头部、腰部、腿部一直到脚部进行四肢与驱干有节奏地适度地全面地活动,能全面提高神经体液的调节功能,增强大脑和内脏、器官的活动能力,全面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力,能防治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脏系统、关节系统和主要器官等方面的多种疾病和慢性病,是健体强身、保健医疗和康复医疗的“良医”和“益友”。
《医疗保健操》现在流行的版本有60节、66节和72节。建议练习66节的即可,约45分钟即可练完一遍。
1、66节医疗保健操(带讲解,新口令,全套完整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