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典故梵僧吹鼻治息肉
永貞年,東市百姓王布,知書,藏鏹千萬,高旅多賓之。有女年十四五,豔麗聰悟,鼻兩孔各垂息肉如皂莢子,其根如麻線,長寸許,觸之痛入心髓。其父破錢數百萬治之,不瘥。忽一日,有梵僧乞食,因問布:“知君女有異疾,可一見,吾能止之。”布被問大喜。即見其女,僧乃取藥,色正白,吹其鼻中。少頃,摘去之。出少黄水,都無所苦。布賞之百金,梵僧曰:“吾修道之人,不受厚施,唯乞此息肉。”遂珍重而去,行疾如飛,布亦意其賢聖也。
(選自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前集卷一)
唐代永贞年间,长安东市场贵族王布,颇有学问,家藏有千万串的钱,富商大贾多把他当宾客对待。他有个女儿,年龄十四五岁,生得艳丽聪慧;可是,两个鼻孔各垂下一块如皂荚子大的息肉。息肉的根细如麻线,长一寸多,若触动它,疼痛钻心入髓。她父亲花钱数百万进行治疗,均无效果。忽然有一天,有一佛僧来求食,于是问王布:“闻知您女儿有奇疾,可否让见一见,我能治疗这种病。”王布被询问,非常高兴。立即让女儿来见,和尚于是取出白色药面,吹入病人鼻孔。一会儿工夫,就摘掉了息肉,流出少量黄水,但病人始终没有感到痛苦。王布拿出百两黄金赏他,和尚说:“我是修道之人,不接受丰厚的布施,只要这两块息肉就行了。”于是,小心地包好息肉就离去,行走快如飞。王布觉得他大概是一位圣贤之人。
段成式(-),字柯古,晚唐邹平(今山东邹平县)人,后迁居临淄(今山东淄博)。唐代著名志怪小说家、藏书家。在诗坛上,他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因三人排行均为第十六,故时号“三十六体”。他曾任江州刺史,因事被罢官。后游弋于青山绿水中,终日以读书、著书自娱,以藏书、校书为事。他能诗善文,除代表作《酉阳杂俎》传世外,在《全唐诗》中还收入他的诗三十多首,《全唐文》中收入他的文章十一篇。
所著志怪小说集《酉阳杂俎》二十卷,《续集》十卷,以内容广博而蜚声中外。凡神道仙佛、天文地理、文化艺术、风俗民情、动植货殖、奇闻逸事,几乎无所不载。保存了南北朝至唐代的许多珍贵史料,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
本文这则故事,有神话色彩,不必究其真。而那位佛僧不计回报施医舍药的美德,却是值得发扬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