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真是呼吸器官吗抠鼻孔会对健康带来什
1个直立行走的物种,面部最突出的部位是鼻子,而且,只有软骨,还布满神经和血管,根本就经不起外力的打击。不是说,适者生存吗?带着这样1个惹事的器官,在森林里跳来跳去,不断被树枝刮蹭;有时,刚与猛兽过招,就鲜血四溅;进化成这种样子,是怎么活下来的呢?还有,鼻毛是多余的吗?人为何会忍不住抠鼻孔呢?让咱们重新认识一下鼻子吧。
有科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达尔文提出的只是假说。从科学的原则来讲,1种假说,必须经历证实或证伪,就是说,需要足够的证据,论证假说可以成立或被推翻。否则,就是自说自话。因此,确切地说,达尔文的看法,是演化假说。以人类的鼻子为例,鼻子的存在,可能会推翻人类祖先的陆生来源假说。
不过,如果设想人类始祖来自水中,疑惑就会顿时消散。坚挺的鼻子,在水中,下潜时就像前置排压装置;在水里与鱼为伴时,鼻孔朝下,防止倒灌;浮出水面时,大鼻孔就起到舰艇前面的分水器那般的效果。人的鼻子,如果和猩猩那样,短短的,鼻孔朝天,怎么在水里活动呢?所以,目前有观点认为,人类祖先是水陆双栖兽,主要在滩涂地带活动。
鼻子的样子,提供的演化路线认为,水陆双栖,在水里受到袭击,就往岸上跑;在陆地上被野兽围攻,就下水。滩涂的浮力,推动了直立形态的出现。滩涂的盐分,让这种动物像海洋里的哺乳动物那样,褪掉了体毛,并且可以通过出汗来降温。人的祖先从水中来,还有1个证据,是鼻毛,仔细观察家里的小猫小狗,就不难发现,是找不到鼻毛的,那才是真正的陆生品种。演化的故事还挺多,咱们先打住,回到鼻子的主题。
鼻子,真的是呼吸器官吗?呼吸那么重要,鼻子却守在人类面部的危险位置上,那是不合理的。真实的情况是,鼻子属于远感器官,它的功能是感觉远处的气味或危险,觅食、求偶、躲避怪兽捕食,都要靠鼻子去闻。那些守着小片天地,过着耕种、饲养生活的物种,远感功能的需求下降,用进废退,人类与狗的嗅觉灵敏度,便被拉开了若干个数量级。
如今,狗不仅服务于警界,也在医学界大显身手,欧洲已经有嗅癌犬、探病犬,协助进行癌症及痴呆症的早期诊断。因此,人类的鼻子,是退化的远感器官。不过,最近,有了新功能,成为拉动美容消费的装置,如果修理失败,还可以成为急诊消费的贡献者,都会被统计到生产总值里面的,能够花钱,就是有存在价值的实用功能。
鼻毛,属于生物演化中的画蛇添足典型,抵挡空气中的杂质和病原体,有鼻腔黏膜已经足够,那里被划归免疫部队的第1道防线,而鼻毛就是真正的搅屎棍类型,会将灰尘和鼻腔黏膜的分泌物搅成团状物,只会对空气流入及废物排出,起到阻塞作用。鼻毛的存在,再次证明,水陆双栖演化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在水里,鼻毛与鼻翼共同活动起来,就可以对细小的浮游生物起到过滤作用,避免这些东西被带到肺里,导致阻塞和感染。
鼻毛,对于陆地环境而言,给人类演化带来的最大贡献,是发展出了打喷嚏这个专属功能。人类肺活量较小,不能像鲸鱼那样将浮游生物一下喷出来。如果有稍大的浮游生物进入呼吸道,鼻毛就会传导刺激,诱发喷嚏,将杂物喷出。但是,这个功能可能会给其他同伴带来隐患,因为,鼻腔就像细菌培养基,藏着各种致病体,而这些鼻腔内的物质,会刺激黏膜产生痛痒感觉,让人不自主地动手去抠鼻孔。因此,抠鼻孔的冲动,来自鼻毛诱发的异物感和痛痒感的刺激。
有1种说法,认为两眼与鼻尖组成面部危险三角区,血管丰富,如果抠鼻孔,会将病菌带入大脑内的海绵窦,让人挂掉,这有点危言耸听的味道。因为,年就有学者进行过调查,还将爱抠鼻孔的人,定义为RhinoTillexoMania,抠鼻孔狂热者。据说,这类人可以从抠鼻孔行为中获得超常快感。
调查显示,91%的人,最近抠过鼻孔;1.2%的人,每小时就抠1次;75%的人,认为抠鼻孔是正常的事;许多爱抠鼻孔的人,会同时喜欢咬指甲、剥手上的破皮、拨头发,可能是对痛痒较为敏感所致。总体而言,对于成年人,抠鼻孔只是公共场合不合礼仪的行为,不会带来过分的健康危害。不过,对于孩子,如果抠出血丝,或者流鼻血,首先要做的不是训斥,而是带孩子去做检查,确认是不是由于鼻炎或过敏引起的刺激,让孩子管不住自己的小手。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