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部常见疾病诊疗常规,你一定要知道
一.鼻疖肿
1.病史注意有无挖鼻、拔鼻毛等诱因,有无发热、局部疼痛、头痛及反复发作。
2.检查①有无鼻部红肿、压痛,单发或多发,有无脓栓,是否已破溃;②注意肿胀范围,有无面部肿胀,球结合膜水肿。
3.检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反复发作者查血糖。
1.未形成脓栓者可涂用抗生素油膏,热敷、理疗或氦氖激光照射等治疗。
2.已形成脓栓而未破溃者可用50%硝酸银烧灼促使破溃出脓,不作切开引流,禁忌挤压排脓。
3.有全身症状者应给予磺胺类或抗生素。
4.反复发作者应治疗病因。
二、急性鼻炎
1.病史注意有无感冒、疲劳、烟酒过度、营养不良,有无咽腔、鼻腔病灶等诱因,有无并发鼻窦炎及其他上呼吸道炎的症状。注意鉴别是否为某种急性传染病的前驱症状。
2.检查应作一般体格检查及常规鼻腔、咽部检查,注意鼻腔粘膜有无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查血常规。
1.适当休息,禁用烟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洁。
2.头痛发热者,可给退热镇痛药;症状较重,血象升高者,给抗菌药物。
3.急性期勿滥行洗鼻,以防炎症扩散。可用1%~2%麻黄素液或复方呋喃西林滴鼻3/d。
4.必要时给抗过敏药物及中医辨证施治,或行理疗。
三、慢性鼻炎
1.病史注意其职业、生活及工作环境,有无急性鼻炎反复发作史。了解鼻阻塞及鼻分泌物的性质及既往治疗情况。
2.体检注意鼻甲的色泽、大小、硬度、肥大部位及程度,能否以麻黄素液收缩,各鼻道有无阻塞及分泌物,鼻中隔有无畸形。应同时检查鼻咽部及后鼻孔。鼻阻塞重者,还应检查有无鼻窦炎及鼓膜内陷。
1.特别注意预防,不应轻易用药,更不应轻易手术。
2.鼻阻塞重者,可用2%麻黄素液或复方呋喃西林滴鼻,但不宜超过1个月。
3.鼻甲中度肥大者,可注射硬化剂。
4.显著肥大,不能以麻黄素液收缩者,方可施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或粘膜下鼻甲骨部分切除。注意不可切除过多。
5.电烙术、电凝固术、微波、冷冻及激光治疗,皆可根据条件选用。
四、萎缩性鼻炎
1.病史询问有无慢性病史如结核、营养不良、梅毒等,有无鼻窦炎病史及鼻腔手术史,有无内分泌功能失调。了解职业性质,有无特殊环境或药物接触史。如系女性,注意与月经、妊娠有无关系。
2.检查注意鼻腔粘膜及鼻甲萎缩程度及光泽,有无干痂及其性质,有无恶臭。鼻窦有无炎症;注意鼻咽部、口咽部及喉部粘膜光泽,有无萎缩、粗糙、结痂。结合病史重点进行有关的体格检查及血液生化检查。必要时鼻窦摄片。
1.治疗可疑的诱因,如鼻窦炎、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可服用维生素A、D、B2等。
2.用生理盐水或等渗弱碱性溶液(碳酸氢钠溶液等)冲洗鼻腔。
3.复方洗必泰鱼肝油或链霉素鱼肝油滴鼻3/d;或用胎盘组织液作下鼻甲注射,每侧2m1,l~2/周。有选择地给予手术治疗(鼻腔粘骨膜下填塞术、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或鼻前庭缩窄术)。
五、变态反应性鼻炎
1.病史注意发病与季节、气候的关系,是否与某些特殊因素有关,有无典型的突然发作史,如鼻阻塞、鼻痒、喷嚏频繁、大量水样分泌物等。注意个人及家族中有无其他系统或部位变态反应病史。
2.体检①注意鼻粘膜是否肿胀、苍白或紫暗。鼻腔分泌物的性状和量,发作期和静止期分别检查嗜酸粒细胞是否增多;②注意全身有无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荨麻疹、支气管气喘等;③必要时作鼻窦X线摄片检查;④有条件时可进行组织胺或可疑致敏原的皮肤过敏试验或IgE测定。
1.1%麻黄素可的松液或扑麻合剂滴鼻,口服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克敏能、息斯敏等)或皮质激素。
2.得宝松下鼻甲或肌内注射。
3.可试用鼻丘或下鼻甲部封闭或电烙治疗或激光治疗。
4.中医辨证施治或针灸治疗。蝶腭神经节针刺治疗对常年性发作型过敏性鼻炎有效。
5.可试行组织胺脱敏或已知过敏原脱敏疗法。
6.避免过敏原的刺激及加强机体适应性锻炼。
六、鼻息肉
1.病史注意鼻阻塞的程度、分泌物增多及性状,有无嗅觉障碍、鼻音、头痛、头昏、耳鸣、耳闷、重听、阵发性喷嚏等,曾用何种治疗及其效果。
2.检查注意鼻外形有无改变、隆起或蛙状鼻。用鼻镜观察鼻息肉的位置、数量、大小、形状、色泽,是否易出血,注意其硬度、活动度和基部的大小,有无突入鼻咽部。注意有无鼻窦炎。必要时作鼻窦X线摄片及鼻窦冠状位CT检查了解病变情况或上颌窦穿刺检查。
1.鼻息肉摘除术。起自筛窦的多发性鼻息肉,尚须加作筛窦开放术。有条件施行功能性内镜鼻腔鼻窦手术,既能彻底清除病变又能促进生理功能恢复以防止病变复发。
2.冷冻疗法。同时治疗鼻窦炎及过敏性疾病。
3.对质硬、色红、易出血的息肉样病变组织及老年人的鼻息肉,应送病理切片检查。
七、急性化脓性鼻窦炎
1.病史注意有无感冒、头痛、发热、鼻阻塞、流脓涕等症状。
2.检查①鼻腔检查,注意粘膜有无急性充血、肿胀等情况,观察鼻分泌物性状、量、流出的部位;②注意鼻窦区皮肤有无红肿或压痛,并作鼻窦透照法检查;③作鼻窦X线摄片检查。
注意全身情况,观察体温及血象,有无并发症,如眶内或颅内的并发症等。
1.休息,进易消化食物,镇痛,退热。
2.1%麻黄素滴鼻。或给予复方呋喃西林、磺胺类及抗生素。
3.鼻窦区热敷或理疗(透热,超短波或红外线)。
4.急性上颌窦炎,在急性炎症控制后,可作穿刺治疗、灌洗、引流或注入消炎药液。急性筛窦炎或额窦炎有严重并发症者,须行手术治疗。
八、慢性鼻窦炎
1.病史注意有无慢性鼻阻塞及阻塞的程度,嗅觉有无改变,鼻腔分泌物是否增多,了解其性状及引流与时间或体位的关系,有无头痛、头昏,询问头痛的部位、性质、程度与时间、体位的关系,有无牙齿疾病史或其他慢性病史,经过何种治疗、效果如何。
2.检查①鼻腔检查,注意粘膜有无肿胀,鼻道有无分泌物,中鼻道有无息肉、鼻甲肥厚或息肉样变。观察脓液流出的部位,必要时可充分收缩鼻腔粘膜后,作体位引流检查。②后鼻孔检查,注意有无息肉,鼻甲及中隔后端粘膜有无充血、肿胀、肥厚或分泌物附着。③注意上颌部牙齿有无病变、鼻窦区有无压痛。④鼻窦透照检查及上颌窦穿刺检查。⑤鼻窦X线摄片检查。必要时作鼻窦冠状位CT检查。
1.血管收缩药滴鼻,中医中药治疗可在苍耳子散、辛夷散基础上辨证加减。
2.理疗(超短波、透热等)。鼻窦变压置换疗法。
3.如系上颌窦炎,可定期作上颌窦穿刺冲洗,洗后注入消炎药液。慢性上颌窦炎,每周穿刺两次,经5次冲洗脓液无改变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4.除去阻碍鼻窦引流的原因,如摘除鼻息肉、切除肥厚之中鼻甲、矫正偏曲之鼻中隔等。
5.经长期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行鼻窦开窗或根治手术。有条件者均行功能性内镜鼻窦外科手术。
九、鼻中隔偏曲
l.病史注意鼻阻塞情况,单侧性持续性或交替性阻塞,有无头痛、头昏、鼻出血,有无外伤史。
2.体检注意鼻梁有无偏歪、鼻道宽窄、鼻中隔偏曲的程度及部位,有无棘、嵴突或软骨脱位,鼻甲有无代偿性肥大,鼻粘膜是否干燥、萎缩、鼻道有无分泌物,用探针触诊鼻中隔偏曲部及肥大之鼻甲,了解鼻粘膜有无肥厚,有无中隔粘膜结节。
1.轻度偏曲无显著功能障碍者,不必治疗。
2.偏曲明显而有功能障碍者或引起头痛,则须行鼻中隔矫正术。但若鼻腔粘膜干燥,宜先经保守治疗,滴用油剂,待粘膜好转后再行手术。
3.患者年龄在18岁以下者,暂不宜手术。
4.手术中,不宜切除软骨太多或损伤粘膜、骨膜,以免造成塌鼻或鼻中隔穿孔。
十、鼻窦恶性肿瘤
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及蝶窦之恶性肿瘤。
1.病史注意有无顽固性头痛、鼻阻塞、鼻出血或血性鼻涕、流恶臭分泌物,有无牙齿麻木、松动及开口困难,有无流泪现象及视力改变。应明确其原发部位、侵犯范围及病理性质。
2.检查①鼻腔及口腔检查,注意鼻道有无肿块,肿块的形态、大小及基底部位的特点,触之是否容易出血;牙龈是否肿胀,患侧硬腭有无隆起、肿胀、溃疡或穿孔。②后鼻镜检查,观察鼻咽部及后鼻道有无病变。③颌面部及颈部检查,注意鼻窦区是否肿胀,肿胀的部位、程度、硬度及表面皮肤情况,颈部有无肿块,肿块的部位、数目、大小、硬度、能否活动,颌面部有无感觉异常。④眼部检查,观察视力、眼球位置及运动情况,球结膜有无改变,眶部有无肿块,眶缘骨质是否完整。⑤颅神经检查。⑥鼻窦X线摄片检查,必要时鼻窦冠状位CT扫描;鼻腔肿块活检,必要时用上颌窦穿刺液检查瘤细胞。⑦颈部淋巴结超声波检查、或穿刺针吸送病理检查。⑧有条件可作鼻窦内镜检查。
1.早期局限性肿瘤、恶性程度低者,可采用手术治疗,术前术后加用放射治疗。上颌窦癌宜先放射治疗,4~6周后,施行手术切除。
2.恶性程度高、对放射线敏感者(如肉瘤)或侵犯范围广、局部切除有困难者,宜用放射治疗(包括深部X线、镭、60Co及加速器)。
3.有远处转移者,用全身化疗,亦可局部动脉灌注。
4.中医中药辨证施治,亦可与其他疗法结合应用,以减轻治疗反应及提高机体免疫力。
创口基本愈合或化学治疗结束而无明显不良反应者,可以出院。单纯放疗的患者或术后加放疗者,一般状况较好时,可在门诊治疗。治疗结束后,酌情每隔1~3个月随访一次。
相关推荐(点击可阅读)图文解说气管、支气管与食管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学,99%的医生都需要!耳鼻咽喉、食道及气管异物的处理方法手把手教你分析几种颈部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图解甲状腺腺瘤摘除术
鼓膜修补术只需这几步……完美!
注意了,19种耳鼻咽喉诊疗技术,你做的够规范吗?
▼过往的君子请点赞~~???
今日话题要想疤痕恢复好饮食合理很重要灸哪儿可以一次性治疗面肌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