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武汉封城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每一次快门,都是这座处于风暴中心的城市的一个剖面——记录下城市空荡的街道,和里面的万人。我们搜集整理了张疫情期间的照片,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不该被遗忘的故事。封城一个多月,疫情已见曙光。在这段时间内,无数摄影记者和为疫情挺身而出的人们奔走在最前线,为我们留下珍贵的影像。每一次快门,都是这座处于风暴中心的城市的一个剖面——记录下城市空荡的街道,和里面的万人。我们搜集整理了张疫情期间的照片,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不该被遗忘的故事。
从封城那天开始,整个武汉仿佛进入一场漫长的梦境。
街道空荡,人迹萧条,野猪在公路上奔跑。
人们为了防病毒,将塑料袋披在身上、罩在头上,
装扮成各种千奇百怪的模样。
我们说,魔幻,每一天都在见证历史。
但所有戏谑的背后,都是遮掩不住的悲怆底色。
//组图:被封后的华南海鲜市场大门口,有一名保安在值守。四面狼藉,一片死寂。(摄影|梧桐记李豫广)//1月23日,武汉封城,市内公共交通停止运营。一位地铁工作人员正在粘贴告示。(来源|米拍摄影|王效)//疫情前期,市民在药店排队买口罩。(来源|中国人的一天)//武汉街头,一个小朋友没有防护服,医院拿CT片。(来源|人物摄影|尹夕远)//一名披着塑料袋的女子焦医院急诊室门外。(来源|财新摄影|丁刚)//「她的装备像个大侠,却无比绝望」。(来源|财新摄影|丁刚)//武汉江边,一位市民戴着口罩舞龙。(来源|米拍摄影|王效)//空荡的武汉街道,两名路人遥相而过。(来源|米拍摄影|王效)//2月11日,一位外出的武汉市民。(摄影|王效)//药房内,药店店员黄艳华用塑料袋自制防护用具。(摄影|晏君)//组图:医院施工工地,工人们短暂就地休息。(来源|长江日报)//滞留在武汉的外地人睡在地下车库。其中有人用块钱在武汉熬了23天。(来源|人物摄影|尹夕远)//疫区夹缝。(来源|人物)//疫情期间,多地用自行车封路。(来源|予郗)//2月25日,武汉大雪,雕塑也被人戴上了口罩。(摄影|陈卓)//口罩猫,搞笑又心酸。后被日本小哥做成了手办。(来源|网络)//全副武装的宠物犬。(来源|网络)//2月16日,江汉路的一家超市门前,市民排起长队。顾客需分批次进入,每半小时进入30个人。(来源|中国青年报摄影|李隽辉)//2月17日,武汉对小区进行封闭式拉网排查。许多社区街道和小区用简易挡板封住。透过挡板缝隙可以看到一位市民正在社区里晒衣服。(摄影|王效)//去社区团购点拿菜的市民。(摄影|杰西)//3月1日,东西湖常青花园社区的工作人员正在分发菜品。(摄影|晏君)医院里很安静,安静到只剩下生命的呼救声。//1月22日,医院,身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被大批前来就诊的患者包围。(来源|财新)//1月22日,医院楼道内人满为患。(来源|财新)//疫情前期,大量住不医院门口徘徊,望着「床位已满」的通知。(来源|三联生活周刊摄影|蔡小川)//输液室内挤满患者。(来源|三联生活周刊摄影|蔡小川)//医院门外,住不进院的病患,与丈夫相对无言的绝望。(来源|三联生活周刊摄影|蔡小川)//护士从病人鼻腔中进行核算检测采样。(来源|长江影像摄影|胡冬冬)//医院门诊抢救室,一个老爷爷在门口看着正在抢救中的老伴。(来源|三联生活周刊摄影|蔡小川)//疫情前期,患者家属没有正规的防护,只能带着不合格的口罩陪在患者身边。(来源|三联生活周刊摄影|蔡小川)//病房门外,患者家属目光焦灼。(来源|三联生活周刊摄影|蔡小川)//隔离病房一角。(来源|中国人的一天摄影|陈卓)//一个被无数条针管包裹的重症病人。(来源|人物摄影|尹夕远)//同济光谷院区重症监护室内的监控画面:当时ICU病床医护配比是1:6,一位重症病人需要6个护士看护。(来源|人物)想要将所有的春天都送给他们。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春天。//1月23日,武汉封城第一天,86岁高龄的董宗祈教授全副武装,开着电动轮椅,来到门诊部坐诊。(来源|央视新闻)//疫情初期,医疗物资极度短缺时,医护人员用垃圾袋代替防护。(来源|网络)//疫情初期,医疗物资极度短缺时,医护人员用游泳镜代替护目镜。(来源|网络)//疫情初期,医疗物资极度短缺时,医护们将防护服用紫外线消毒后重复穿。(来源|财新摄影|萧辉)//疫情初期,医疗物资极度短缺时,医护人员用塑料袋套住头部,权当防护。(来源|网络)//高强度连轴转后,医护人员们就地休息。(来源|网络)//医护人员的面部被护目镜和口罩勒出深深的勒痕。(来源|中新网)//医护人员被药水浸泡脱皮的手。(来源|医院微博)//早间查房时,医生们努力透过满是水汽的护目镜查看一位爹爹的病例和诊断书。(来源|长江影像摄影|胡冬冬)//一位医护人员在工作的间隙穿着防护服,用两个凳子半靠在墙边休息。(来源|长江影像摄影|胡冬冬)//2月1日,武汉市新华路体育场,医院的医护人员从直升机上搬运空运来的医疗物资。(摄影|赖鑫)//2月6日,一辆运输医疗设备和工作人员的货车抵达医院。(摄影|陈卓)//趴在窗边看雪的ICU护士。(摄影|孙英春)//李文亮医生去世当晚,两名记者在病房前深深鞠躬。(来源|财新摄影|丁刚)//2月7日,北京通惠河畔,有人在雪地里为李文亮医生送别,然后躺进雪地里,亲自化身一个感叹号。(来源|网络)//后来再去惠通河边看,有人给李文亮医生写信,为医护们画像,留下他爱吃的炸鸡和车厘子。(来源|楼上住的是马冬梅家吗)//武汉市民自发组织在医院门口为李文亮医生悼念。(来源|邵念)//2月15日,甘肃省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启程前,女性医护人员被集体剃光头。(来源丨每日甘肃网)//2月17日,上海援鄂医护人员在高铁站与家人依依惜别。(来源|网络)//2月18日,51医院院长刘智明因新冠肺炎去世。同为医护人员的妻子蔡利萍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追着车子奔跑。(来源|网络)我们在漫漫长夜中相拥取暖,直到等来真正的曙光。//除夕夜,名解放军医护人员包机飞往武汉。(来源|人民海军)//2月4日,武汉,武汉展览中心内的床位。该医院,用于接收新冠肺炎轻症患者。(来源|AFP)//组图:2月4日,武汉客厅。医院。(摄影|晏君)//各地援汉医护纷纷赶来,其中,有三分之二是女性。(来源|财新)//年2月17日,医院。(来源|新华社摄影|肖艺九)//医院里读《政治秩序的起源》的付先生。后这一幕被书籍原作者看见。很多网友见此景感叹,「阅读是一所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来源丨新华社摄影|熊琦)//医院,一位高三学生正在复习备考。(摄影|陈卓)//方舱内,病人们在医护人员的带领下跳起广场舞。(来源丨新华社摄影|熊琦)//一位病人在病房里对着阳光跳舞。(来源|中国人的一天)//一位医护人员在防护服上写「我要去看花」,春天真的来了。(来源|人物摄影|尹夕远)//武汉街头,樱花已开,树上还挂着春节的喜庆。(摄影|晏君)//3月5日傍晚,援鄂医疗队的刘凯医生在护送患者做CT的途中停下来,让已经住院近一个月的87岁老先生欣赏了一次久违的日落。(摄影|甘俊超)//组图:3月7日下午5时,协和西院,一位疑似感染新冠肺炎的孕妇顺利剖宫产。(来源|中国日报网)//3月8日,医院ICU隔离房里,为了防止管道压在病人身上,护士用手套吹成一个气球,放在病人枕边。气球上画了一张笑脸。(来源|中青报·中青网摄影|李强)//3月8日,国际妇女节,医院的医护人员收到0公里外云南花农献的鲜花。满满盆康乃馨装满了整整两趟列车。(来源丨网络)//3月8日,东西湖郁金香主题公园支援志愿者入园采摘0多朵郁金香,送给各援汉医疗队。(来源|李佳)//3月8日下午,医院送走最后一批患者,正式休舱。(来源|中国日报)//3月10日,医院,最后一批出院的新冠肺炎治愈患者排队等待消毒杀菌。(来源|新华社)
//3月10日,医院,一名工作人员为大门贴封条。(来源|新华社)
//3月10日,医院,转院病人拿着行李准备上大巴,即将转至湖北省妇幼医院继续治疗。(来源|新华社)
//3月10日,医院,一名新冠肺炎治愈患者(中)向医护人员挥手告别。(来源|新华社)//3月10日下午3点半,医院,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出舱前与照顾她的医务人员拥抱、告别。(来源|每日经济新闻)//3月10日下午5点,医院,医院休舱仪式。至此,武汉14家方舱,全部关门大吉。(来源|每日经济新闻)整理/WHat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