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又被骗电视台曝光售价
阳光一生yangguangyisheng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人口逐年增加,
关于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也越来越多。
面对市场上种类繁多的产品,
究竟哪些产品质量是有保障的,
而哪些又属于鱼目混珠的产品,
许多老年人并不是很清楚。
近日,电视台曝光了一组
利用老年人心理做虚假营销的案例,
结果令人触目惊心。
有的保健品出厂价仅80元,
售价居然达到了元!
并且这类虚假营销,在老年人中横行。
为什么营销人员会屡屡得逞?
保健品营销暗藏着什么猫腻?
让我们一起通过记者的暗访,
来揭露营销套路。
近年来,此类纠纷和案例并不少见。年3月,青岛60岁老人海边身亡,留遗书称被保健品“坑死”。
“XX集团坑死我,从去年至今硬骗我买了6万余元保健品,说让我和老伴可到云台山、西安、巴厘岛等地方旅游。至今一个地方也没去,产品也没拿到多少。”
“眼看着我与老伴几十年来勤俭节约的近10万元基本泡汤,内心很难过,非常非常地抱欠(歉)……”
“亲爱的老伴和孩子们,你们要保重身体,照顾好小孩子们……”
看着老人留下的遗书,一家人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保健品本是好东西,市场也很大,大家买的时候要擦亮眼睛,认真选择。
听5天“课”买了近元“鱼油”
家住石家庄桥西区的任女士,在街边上被人拉去填了个表。据任女士称,“他们说登记个人信息就可以免费领取礼品,仅限55岁以上老人。”任女士心想“这是个好事”,便登记了姓名、年龄、电话以及家庭住址。
几天后,任女士接到电话,对方声称当前有限期团购活动,“东西都很便宜。”后来任女士过去后,听了两个多小时的“课”。
据任女士介绍,讲课内容是一个叫某品牌的保健食品介绍。听完课,任女士只花了15块钱就买了一桶六斤装的洗衣液,觉得“占了便宜”的任女士表示还会过来。
活动正常进行,任女士连续三天早上7:30准时过来,开会开两三个小时。“开会地址有时在服务站,有两次还去了附近的一个酒楼。”任女士称,现场约有两百来人听课。
几天课听下来,任女士也收获了些“知识”,“讲课的人说这‘鱼油’对身体好,相当于鱼类中的清道夫,有疏通血管的作用。”任女士便买了两套“鱼油”,花了元。而在市场上,一百到四百元就可以买到类似的产品。
记者随后拨打了该品牌金枪鱼油软胶囊位于广州的公司的电话,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公司是生产厂家,“只负责供货,不会录制讲课视频,讲课是经销商自己安排的。”另外,对方也表示该保健品“建议零售价为元,但是实际价格以经销商定价为准。”至于功效,对方则声称“不能立竿见影”。
那么该品牌的保健品是否为正规产品?记者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记者在网上查询得知,其他的金枪鱼油软胶囊60~粒的国产品牌,其价格为元到元不等,而该品牌则卖到了多元。
除此之外,现在常见的骗局还有以下几种:
多名老人听课被骗30余万元
年7月13日,无极县某大酒店的宴会大厅灯火通明,人头攒动。台下是一些白发苍苍的老年人,台上站着一名西装革履、文质彬彬的年轻男子。年轻男子正在慷慨激昂地向老人们授课,会场中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看似一片祥和。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本文无关)
然而,7月17日上午7时打进了无极县“”指挥中心的一个报警电话却打破了这个假象。
群众报警称,在无极县某大酒店,有一伙人以听课赠送礼品的名义,诱骗附近余名老年人交纳押金。押金到手后陆续携款逃离酒店,不知所踪,涉案金额30余万元。
免费小礼品将老人一步步骗入陷阱
办案民警迅速赶到案发现场,仔细询问被骗群众,了解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7月11日,有几个人在当地角头村、柴城村、正村、市庄村等地向老年人散发小广告,称“广州速宝科技有限公司”来无极宣传授课,凡是来听课的人都有免费礼品赠送,广告上还标明了上课时间和地点(无极县某大酒店宴会大厅)。
7月13日5时许,有多名老年人来听课,每人免费得到了二斤鸡蛋,老人们纷纷奔走相告。
7月14日来听课的人数翻了一番,每人都领到了两袋洗衣粉。
7月15日听课人数已达到了三百余人,主办人员让老人们缴纳押金,之后领到了一台小家电,课后押金也全数退还。
7月16日4时,来听课的老年人争先恐后地交押金,最少的交了元,大部分人交了元,领到了不同的小家电,老人们拿着退还的押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本文无关)
7月17日6时50分,主办人员像前两天一样收齐了押金(约30余万元),却不见发放礼品。
台上讲课的人讲了几句话,掉头就往外跑。
老人们才觉得事情有异,忙追出去找人,可是此人早已坐上了在外接应的黑色轿车,扬长而去。
再回酒店找其他主办人员时,也早就人去楼空。
老人们如梦初醒,知道自己落入了骗子的陷阱,于是打电话报了警。
保健品营销骗子的5大特征
作为儿女我们应该怎么样
1.让老人多 这也是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吸食毒品的原因之一。从人的生理角度来说,吸毒的成瘾性与所吸毒品的种类和人的个体差异有关。但实际上,依赖性是所有毒品的基本特性,吸食毒品都会成瘾。多数吸毒者有了第一次,就难免有第二次。吸食摇头丸、K粉不上瘾
摇头丸、K粉的依赖性主要体现在心理依赖。吸毒者在心理上所产生的效果和感受甚至比海洛因还要强烈,会产生顽固的“心瘾”。这些人一遇到心情不好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摇头,寻找解脱,这就是强烈的心理依赖。而心理依赖是毒瘾难戒的根本原因。目前查获的摇头丸多含有冰毒等成分,依赖性更强。
吸毒能减肥?错!
有人看到吸毒者体态消瘦,误以为吸毒可以减肥。其实,吸毒人员体态消瘦是一种病态。因为吸毒成瘾后,人体的各种器官功能受到损害,机体吸收功能下降,导致体型消瘦。除此之外,关于吸毒的多种神奇“功效”都是不靠谱的。虽然吸毒暂时能带来精神上的放纵,换取到一时的“轻松”,但最终结果也只是虚耗身体。
吸毒能减肥吗?完整的答案是,不但可以减肥,让人日渐消瘦,还会直接致命。
真地有人会用吸毒,来减肥吗?有。这样的案件比例,正在上升。
最近北京警方严打吸毒,两名歌星先后被“朝阳群众”和“海淀大妈”举报,而落网。今天北京晨报报道,北京海淀区法院刑一庭法官王冲说,有少女因减肥而吸食毒品,成瘾后被人要挟“以贩养吸”,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案件一
在一起案件中,17岁的小琴是某酒吧服务员,由于身材较胖,让她倍感失落。一次,她服务的客人唱完歌后,从包里拿出一个“冰壶”开始吸食,这引起了小琴的好奇。客人说小琴太胖,“好心”要她吸两口,能帮她减肥。这句话正戳到了小琴的痛处,她迫不及待地吸了两口,客人还称只要坚持就可以达到减肥的目的。
一个月后,小琴真的瘦了,这让她兴奋不已,但她已经对毒品产生了依赖。这时供她吸毒客人不再免费提供冰毒,而是提出条件,如果想免费吸,就要帮他卖冰毒。此后,小琴在向其他客人贩卖1.95克的冰毒时被警方抓获。经海淀法院审理,小琴因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案件二
黄姑娘,重庆人,24岁,身高cm,体重斤。从15岁开始,体重是困扰她的头等大事。年,黄姑娘在KTV里当陪唱,有人介绍吸毒可以减肥,而且告诉她“减肥药”不会上瘾。黄姑娘连吸了一个月,体重降下来了,但她很快发现,老感觉身子发虚,风一吹,人像要飘起来一样。我觉得自己变老了,浑身没气力。两个月不到,我发现体重反弹。就这样,我吸了减,停了胖,胖了又吸……最终,被警方归案。
案件三
南京栖霞,年仅21岁顾某在其前男友邢某的带领下开始沾染毒品。吸毒后,她只感觉头晕,不想吃饭,也不想睡觉,她竟然天真地以为这样能减肥,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直至染上了毒瘾,最终被警方抓获。
再次援引警方的提醒:切莫因为一时的好奇和侥幸沾染毒品,自觉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为什么吸毒会让人迅速消瘦、衰老?因为,毒品带来的危害阻止了营养物质的补充,破坏身体各个器官功能。
爱美心切,但绝不可一时糊涂。
戒毒所能解决吸毒的所有问题?错!
一朝吸毒,终生难戒。
目前,采取戒毒措施后复吸的占大多数。他们也都有强烈的戒毒愿望,但失败者居多。因为吸毒造成的心理依赖像在人脑部扎根一样,一旦毒瘾发作时,痛苦和强烈的渴求会让吸毒者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不顾一切寻找毒品吸食。
就像你抽烟,坐飞机再远,你也不会吸,因为不让也不敢!一下飞机呢,第一件事就是抽烟!毒瘾比烟瘾大多少倍,可想而知了!
吸毒、药物滥用纯粹是意志或人格力量的失败?错!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吸毒、药物成瘾是一种发生在大脑的慢性复发性疾病,因此吸毒、药物滥用者与患有其他躯体疾病患者一样,都是病人。在吸毒、药物滥用过程中,病人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均发生了改变。诚然,吸毒、药物滥用者以强制(冲动)性用药行为的形式表现出来,但这种行为与反复使用药物过程中发生的大脑改变密切相关。
——“我意志坚强,吸了也能戒,对吧”。
——“你吃了砒霜,意志坚强就可以不死吗?不要试”。
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氯胺酮(K粉)、摇头丸……只要是毒品,滥用都会造成身体和心理的严重损害。
(或表述为: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氯胺酮(K粉)、摇头丸……都是毒品,无论任何人,只要尝试就可能成瘾,一旦成瘾则难以彻底戒断,造成身体和心理的严重损害。)
从医学角度看,吸毒成瘾是一种具有高复发倾向的脑疾病,目前还没有彻底戒断毒瘾的医学方法。据统计,海洛因戒毒出所人员1个月内复吸的占54.8%,1年内复吸的占88.2%。
为吸毒成瘾者耗资治疗不值得?错!
在对药物成瘾确实有效的治疗上投资,能降低毒品、成瘾药物对健康和社会负面影响(例如:犯罪、经济负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等)。国外的研究证明,用于治疗每一美元的投入可获得七美元的回报。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治疗均有成本效益,其耗资低于逮捕入狱的耗费。
我不吸毒,不需要了解毒品防范知识?错!
不少人正是因为不了解、不知道毒品知识而误入泥潭的。不吸毒的人才是预防对象。中国自古就有“上医治未病”的观点,预防重于治病。如果没有这样的防范意识,就有被毒品侵害的可能。
了解的多了,你抵御诱惑的能力才会强大!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有的诱惑都了解了,再遇见,在你眼里会对诱惑嗤之以鼻,所有招数对你这个老中医来讲都是小儿科啦!!!
有钱人才会染毒瘾?错!
不是有钱人才可能吸毒,只能说吸毒需要耗费大量钱财。吸毒是由于好奇、无知,或受他人影响、诱骗,或明知有害却偏去沾染的逆反心理驱使,才吸毒的。也有一些人思想空虚,以吸毒为时髦,寻求刺激,甚至用金钱拉拢他人吸毒。
容留他人吸毒不犯法?错!
我国《刑法》规定: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另据《禁毒法》规定,上述行为不构成犯罪的,应处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此外,偶然获得毒品转而私藏也属犯罪行为。
种植罂粟观赏不犯法?错!
罂粟是制造鸦片、海洛因等毒品的原植物,国家对罂粟种植实行严格管制,只批准在限定区域内种植罂粟用于医疗。对种植株以上的,经公安机关处理后又种植的及抗拒铲除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少量种植,在成熟前自行铲除的,不予处罚。
—————————————————
山东省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提醒您: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点击右上角分享、收藏。
阳光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