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后鼻孔息肉 > 康复护理

替你行孝的保健品骗子

白癜风公益亲诊 http://pf.39.net/bdfyy/bdfzd/180601/6298333.html

这两年,保健品骗子越来越猖狂,骗得不少家庭支离破碎。

骗子们:来来来,分钱!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今儿咱就来研究研究这帮骗子。

其实骗子也分流派,不同类型,拜的不是一个祖师爷,咱们一个一个讲。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曾经预言:随着大众传媒的即时化和影像化,个人形象会变得至关重要。

然而不幸的是,卖野药的骗子们,对学问的研究,却没有止步于如何经营个人形象。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

就像我们普通人搞不懂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一样,老年人也搞不懂互联网。他们接收信息的渠道,主要还是电视,甚至不少人还保留着看报纸的习惯。

我们对此习以为常,觉得理所当然,但骗子们却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种典型的“媒介情境”隔离。

这种隔离的后果,比我们想象的要可怕得多。因为接收信息的方式,会直接影响到思维模式,于是麦克卢汉学派的骗子们就开始利用认知和信息的壁垒开始坑人。

有群骗子发现,老年人经历过特定年代,喜欢相信权威,干脆就找了个上点岁数的群众演员,三年换了9个身份轮番忽悠,一会儿蒙医传人五代目,一会儿又成了北大教授,换个台又成了老中医传人。

无证の秘医刘洪滨

去年还有群小年轻,干脆骗老年人买保健品享受国家补贴,狂卷了多万。

还有的骗子,编点听上去很“高科技”的产品开始行骗,而长期被隔离在电视圈里的老年人,很难弄清楚这些名词背后的门道,骗子又是天花乱坠一通吹,一激动,就把攒了多年的退休金全都掏出来了。

精神分析流骗子,奉弗洛伊德为创派老祖,修习的是动态潜意识之道,常年游走在自我和本我的缝隙之间,骗人于无形。

弗洛伊德:我让你拿我理论坑人了么!

这一派的骗子,最喜欢干的事儿是拍个场地,扒拉几个人模狗样的江湖二流子,穿上白大褂,冒充医学专家,今天办个健康讲座,明天搞个免费体检。

体检完了就开始无中生有,把你没病的说成有病,小病的说成大病,大病的说成不治之症,吓得老人心慌意乱,这时候骗子们就不慌不忙地拿出了保健品。

不开刀,不动手术,吃我的药准好

我们经常能在新闻里看到,一些老人被骗之后,还是稀里糊涂的。事后醒过神来,哭成个泪人儿,但是你想问问具体经过,却是一问三不知。

这是因为理智是建立在自我认知之上的,对死亡的恐惧却根植于我们的基因,一触即发。在大多数时候,理智都无法战胜情绪。对日渐接近死亡的老年人来说,当然更是如此。

但很遗憾,这套理论,骗子们门儿清。

除了怒气值满格的西方共产主义战士之外,与毛主席、马克思并称3M的马尔库塞在东方也有一批神秘信徒。

然而这些信徒却总爱躲在阴暗的角落,不是为了干倒万恶的资本主义,而是琢磨着怎样给那些为社会主义奉献一生的老战士们挖坑、使绊子。

马尔库塞:我没想到骗子也读书

按照马尔库塞的理论,人在步入老年以后,就成了彻彻底底的“单向度的人”。

事业成为过眼云烟,亲朋好友难得一见,弄不好还是在葬礼上。丧失了更新知识、开阔视野的能力,被社会现实裹挟着,不再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也无未来可以想象。

所以这一派的骗子,骗起人来都不大需要动脑子。

他们擅长的,是甜言蜜语,逢年过节嘘寒问暖,没事儿给老人按个摩、洗个脚,爹啊妈啊,怎么甜怎么叫……

这样慢工出细活儿,直到有一天,老人们把感情需求转移到了他们身上。那时别说千八百块买点儿保健品,转个十万二十万都不带丝毫含糊的。

当然,骗子的信条永远是“认钱不认爹”,他向你索取退休金,你却不能祈求他拥有知性。

扬州曾有个81岁老太,先后认了4个干儿子干闺女,还生生让一个干儿子吃回扣,从小员工高升到了经理。

然而老太太一天吃12种保健品吃出脑梗不说,每月退休金全让骗子骗走了,不得已只能拾荒维持生计。

认钱不认妈

俗话说,不怕骗子耍流氓,就怕骗子有文化。

在现代社会中,年轻人大多流连于自己的小世界,对父母长辈的过往不甚了解。但以老人为猎物的骗子中,却有波利采尔的信徒。

波利采尔:CNM

他们透彻地研究了中国老人的成长经历,深知老人们大多打小多灾,生存艰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缺吃少穿,对物质的看法和理解与年轻人不一样。

所以这一派的骗子,喜欢步步为营,千回百转,把人绕得晕乎乎时,再一击必中。

具体的套路,一般是从免费赠送大白菜、土鸡蛋开始,然后发展到推销低价保健品,筛选用户后则开始上千上万的高消费。

碰上略有迟疑的,就拍着胸脯唾沫横飞,什么无效退款,假一赔十,说得你不敢不信。然而大钱到手,他们就会脚底抹油,溜之大吉。

看完这骗子的四大流派,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奇怪,骗子这么猖狂,有关部门不管管吗?

这事儿还真是说来话长。

年,中国才有了第一款国产保健品——超级营养液。在此之前,欧美国家的保健品市场早就非常成熟了。

超级营养液的发明人:杨振华副教授

于是,我们国家就干脆沿用了美国保健品管理模式。

但是在美国,只有一个专有名词“膳食补充”(DietarySupplement),不算食品,也不算药品,制度上归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管。

但FDA的管理方式却非常抱歉:一不保证膳食补充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二不调查生产商,除非真你吃出事了。

咱们国家的《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也指明保健品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产品宣传上,也不能出现有效率、成功率等相关的词语。

FDA

转载请注明:http://www.gkkxq.com/kfhl/985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