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鼻息肉的术后用药及护理
梅雨天里,南京天气闷湿,导致许多鼻窦炎患者病情复发,持续性出现鼻塞、头痛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患者是因为术后没有定期复查或遵医嘱,而导致症状反复出现。
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常见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5%。
其病因复杂,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感染、鼻内解剖结构异常、免疫缺陷、黏液纤毛功能障碍和变态反应等。
可以引起鼻塞、头痛、流脓涕和嗅觉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人的工作和生活。
“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检查图”
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术后黏膜形态和功能的基本恢复至少需要3个月时间。从术后2周开始,鼻腔术腔内不断出现黏膜水肿、囊泡、小息肉、粘连等,又不容易被患者感觉到。
如果不及时复诊进行清理,将会妨碍鼻腔鼻窦黏膜功能恢复进程,可导致鼻腔内干痂堆积,引起鼻塞、鼻腔粘连、感染、鼻窦炎复发而需要再次手术。
术后10天门诊复查见左侧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及时予以分离。
出院后通常需要应用三类药物:
第一,需要口服强的松片(或甲泼尼龙片),有助于防止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复发,减轻术后术腔黏膜的水肿,要求早晨空腹服用;
第二,鼻腔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喷鼻,如内舒拿、辅舒良、雷诺考特等药物。要求用左手喷右鼻,右手喷左鼻,使药物喷向鼻腔外侧壁,通常至少使用3个月时间;
第三,黏液促排剂,如桉柠蒎、标准桃金娘油、欧龙马等,用以碱化黏液、降低黏液黏稠度、刺激纤毛摆动,减少术腔干痂,缩短黏膜上皮化时间,减少术腔水肿、肉芽、粘连形成;另外,若是鼻腔术后干痂比较多,鼻腔干燥,鼻腔内也可以应用油剂,如复方薄荷油等,可软化结痂,有利于其排出。
术后恢复光用药是不够的,还需要冲洗鼻腔!
术后为何要冲洗鼻腔?鼻腔冲洗是治疗鼻腔、鼻窦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鼻窦炎术后冲洗它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①可以有效清除鼻腔内渗出物、黏液及陈旧性积血;
②提高鼻腔鼻窦黏膜纤毛功能,为术后紊乱的纤毛功能恢复提供湿润环境条件;
③减少炎性、创伤因子,降低黏粘膜水肿
冲洗方法1.配置好冲洗液于冲洗器中;
2.水平低头,将鼻腔冲洗器的鼻塞放在一侧鼻孔处,稍微用力使鼻塞与鼻腔之间不留空隙;
3.微微张开口,冲洗溶液从一侧鼻孔流进鼻腔,再从另一侧鼻孔或口腔流出;
4.冲洗完毕换另一侧鼻孔冲洗,方法同上;
5.双侧鼻孔冲洗完毕,头向前倾,让鼻腔内残余盐水排出,然后用力吸鼻动作,经口吐出鼻腔内的液体,以帮助排净。
注意事项1.身体前倾30度,水平低头进行冲洗,禁止侧头冲洗。
2.冲洗过程中需张口呼吸,不要用鼻子吸气,同时不可做吞咽、擤鼻涕等动作。
3.水温33~37℃为宜,不可超过基础体温,以免损伤黏膜。
4.冲洗时药液速度不宜过快,以免水压过高引起刺激,可根据患者舒适度调节。
5.先冲洗鼻塞较重的一侧,然后再冲洗对侧,防止冲洗液因堵塞较重一侧鼻腔受阻而流入中耳。
6.冲洗过程中若出现咳嗽、喷嚏、呕吐、耳痛等症状,应立即停止鼻腔冲洗,休息后若上述症状消失方可再次进行冲洗。
7.冲洗完毕头向前倾,让鼻腔内的残余药液排出,然后单侧分别擤鼻,以便排净药液,不要两侧同时擤鼻,防止药液进入中耳。
大白小白中医哮喘门诊(原医院门诊部):武汉市首家不打针和中医特色治疗儿童鼻炎及哮喘的门诊
原湖北省妇幼院主任医师,医院院长亲自坐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