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颈经颈椎经络保健操二易颈经
“易筋经”起源于秦汉时期的导引术,其动作舒缓优美连贯,简单易学易练,有调整阴阳、疏通气血、强筋健骨、治病御邪、延年益寿的功效。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中,可以看到现今“易筋经”的基本动作均能在其四十余幅姿势各异的导引图中找到原型。顾名思义,“易”是改变、转换的意思;“筋”是指筋脉、肌肉、骨骼等组织;“经”是指方法,“易筋经”即是一部活动筋骨的方法。在“易筋经”原文中有这样的记述:“筋弛则病、筋挛则瘦,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可见,“易筋经”是一部活络筋骨的中医经典,又是一套舒缓、优美的养生健身大法。
另据思存堂《山阴小步张氏宗谱·卷三》(现存上海图书馆)记载,张祥,字原德,号寄梅山人,生于至元二十九年(),卒于至正二十三年()。原德公通晓医理,起先每以推拿按摩手法为人理伤,复授人以吐纳导引之法,诲人顺应天时、固护元气之理,免遭六淫之外侵、七情之内伤。后应乡邻之请,渐以自己所采的草药,为邻里乡亲治病。随着声誉日隆,业务渐兴,寄梅山人便开了一间以手法理伤为主、兼营中草药的草药铺,继先祖孝思堂“万事孝为先”之嘉德懿风,名曰“天元堂”。“天元”寓“尊天崇元”之意,尊重天道,固惜人体之元气,以期人人尽享天年。“天元经络调理术”的雏形即成于此时。
传至十七代张永川,得到了当地名医俞星阶的大力支持。俞氏名应泰,星阶为其字,山阴人,家住绍城后观巷。曾任太平军军医,精内、外科,医术高超,正骨、上骱、理筋手法更是名闻遐迩,撰有《内科摘要》四卷、《外科探源》二卷、《伤科捷径》一卷。太平天国(-年)军败,俞氏回故里,居今福全镇容山村。张氏与俞氏意气相投,相见如故,俞氏不但鼎力支助张氏扩建天元堂,还与张氏结成儿女亲家。其时,天元堂经营特色有二,一是堂主本身精医药,售药治病合一。与一般中药店相比,有堂主自己坐诊的优势;与医生诊所自备药相比,其售药的规模更大。二是重经络、重调理的品牌。天元堂具有以经络为体、手法为用的特色,大力推广针灸、按摩、推拿这些颇具中医简、便、廉、验特色的疗法,更在其堂前传授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深受百姓欢迎;同时,重视病后调理、虚人调理、冬令进补,并特制大补气血膏、妇人月信丸、大补酒等系列产品,在周围地区很有影响,“要调理,寻天元”是当地的顺口溜。“天元经络调理术”形成基本完备的理论体系,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从此代代相传。
笔者受“易筋经”和“天元经络调理术”的启发,依据中国颈椎病诊治与康复原则,并根据长期的颈椎病临床治疗实践,总结出一套完整的颈椎经络保健操,并起名为“易颈经”。“易颈经”一套共七式,与颈椎骨共七节相一致。分别是禅定乾坤式、神鹰亮翅式、摘星采莲式、金龟伸颈式、女娲补天式、掌贯六穴式和气沉丹田式。“易颈经”能调阴阳、通气血,理筋通络。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加以习练,并重点按揉关键穴位,可恢复颈椎动静力系统平衡,使经络贯通,气血流畅。“易颈经”可有效防治颈椎病,纠正目前广为流行的颈椎保健操之错误。
脊柱是造物主在创造人类时的神来之笔,由椎骨、肌肉、韧带、脊髓神经和血管等组成,具有承颅脑、担脊梁、连骨架、护神经、传感知、司运动等功能。中医学认为,颈椎病发病部位在“经筋”,早期多表现为“动力性平衡失调”,随着病情进展,中后期又出现“静力性平衡失调”。因此,“经筋失衡”是颈椎病发生与发展的基础。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经络的调理可以起到调整人体这个有机整体的效果。“易颈经”运用手法治疗时应始终贯彻“舒经理筋正骨、调和气血脏腑、恢复脊柱平衡”的指导思想,主要是依靠手法对穴位、皮部、经筋的刺激,产生经络感应,从而激发人体固有的调整和自愈能力来治疗疾病。故手法治疗强调手法的种类和施压的大小,并应选择最有效的穴位和经筋进行刺激。这是颈椎病“从痹论治”和“从经筋论治”在手法治疗中的灵活体现。“易颈经”不仅能从整体调节身体阴阳、气血的平衡,而且能从局部缓解肌肉紧张、减轻颈肩部疼痛。
(未完待续)
下篇预告:易颈经——颈椎经络保健操(三)“易颈经”的动作分解及要领
白殿风病传染吗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