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轩讲堂秋分后养生重在健脾胃
《春秋繁录》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在天文学上,则把秋分作为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
秋分后夏终秋始
“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二是此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此日同“春分”日一样,“秋分”日,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
秋分是中国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9月23日或24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度。秋分的含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是昼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此后,阳光直射位置更向南移,北半球渐趋昼短夜长,气温降低,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
秋分后重在健脾胃
秋分以后,气候渐凉,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泛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专家提醒:秋分节气重视以下几点防护,让你们的脾胃更健康。
01
起居
早睡晚起注意保暖《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秋分以后,气候渐凉,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所以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此时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02
饮食
辩体质健脾食疗在饮食上特别要注意预防秋燥。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种花色多样,其中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芝麻、蜂蜜等,都是此时调养佐餐的胜品。在秋分时节,可适当多吃些辛味、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秋分养生虽然以多吃辛酸果蔬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饱太撑,以免造成肠胃积滞。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后寒凉气氛日渐浓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经常腹泻的人,水果吃多了还容易诱发或加重疾病。秋分时节进补也不可太过。首先,忌无病进补。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俗语说“秋粥宜人”,中医养生学家还提倡在秋季期间每天早晨吃粥,如明代李挺认为“盖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
03
精神
保持神志安宁中医认为:“思为脾志,敏感多疑则过思,过思则伤脾。”伤脾则会出现因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头昏、乏力、心慌等一系列所谓“心衰”的症状。因此,秋分养脾胃,精神调养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适应秋天平容之气。
04
锻炼
适度运动提高免疫力锻炼,适度户外有氧运动。罹患胃肠病的人,除了更要注意饮食卫生,静心调养自己的性格之外,可适度进行户外有氧运动,如打太极拳、骑自行车、慢跑、做广播体操等,以提高自己的抗病能力。
05
按摩
敲打经络养胃一天之中,最佳养胃时间是7~9点,也就是辰时,又名食时,是我们吃早饭的时间。此时敲打按摩胃经排毒,效果最好。简单地说,从锁骨下,顺两乳,过腹部,经两腿正面,一直到脚趾。在我们小腿正面偏外侧边缘,是足阳明脉胃经经过的部位。我们可以沿着足三里开始,有痛感的地方要重点敲。长此以往,可以促进胃部毒素的排泄,达到养胃的目的。
06
艾灸
灸法防病保健灸法,秋分灸防病保健。秋分过后,天气逐渐转凉,此时艾灸可以扶助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传统中医认为,秋分到立冬的45天为“秋行冬令”,主气为阴,非凉即寒,此时人体阳气收敛,阴气渐长,肠胃阳气虚弱,致使消化受损。同时,秋天主燥主肺,秋分之后以寒燥为主,跟肺相关的虚寒之症会增加,因此“润燥养肺壮脾胃”成为秋分艾灸养生的重点。艾灸的温热可以消除秋天的寒气,让身体温暖,同时促进血液的循环,抵御即将到来的冬季的寒气。
历史文章推荐:
岐黄轩讲堂:膝关节疼痛是骨刺惹的祸吗?←点击阅读
膝关节疼痛久治不愈的原因竟然是这!←点击阅读
岐黄轩讲堂:秋天骨关节病高发做好预防是关键←点击阅读
声明:图片文章内容来源生活与健康报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
岐黄轩中医馆--专业治疗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炎(骨刺)等慢性疼痛;调理宫寒痛经,月经不调,乳腺增生等女性疾病;中医药体质调理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