擤xing鼻涕后脑子嗡嗡的方法错了可
秋天马上到了,身边出现流鼻涕、流鼻血等症状的朋友,又渐渐多了起来。
(图源:giphy)
不过,气候变化考验的可不只有鼻子,还有大家擦鼻涕、止鼻血的方式,大部分人擦鼻涕、止鼻血都还在用错误的方式。
大部分人擤鼻涕的姿势都是拿纸巾用双手捂住鼻子,然后用力一擤,鼻涕一瞬间被送到纸巾上的时候,还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成就感。
(图源:giphy)
小时候不会擤鼻涕,爸爸妈妈捏着我们鼻子,说得最多的两句话也是:“用力!”“擤!”
(图源:giphy)
但是,这种用尽全力擤鼻涕的方式其实是不对的。
因为当整个鼻孔被纸巾堵住,那些擤不出来的鼻涕,就会选择“走后门”,反而被推进鼻腔深处。再加把劲,它们甚至能裹挟着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冲进耳道里。
由感冒引发的鼻窦炎、中耳炎,很可能就是这些搭了趟“顺风车”的病原体的犯罪证明。
病原体为啥能搭上“顺风车”?
因为当我们的鼻子往外“吹气”时,鼻腔内会形成一股向内的压力。我们“吹气”的劲儿越大,这股压力就越大[1]。
你有没有试过擤鼻涕擤到耳朵疼?那就是由这股压力引起的。
但它的威力可不止于此,临床上还有不少因为大力擤鼻涕,导致眼眶气肿、眶底骨折的案例[2]。不仅鼻子受罪,鼻子的邻居也跟着遭殃。
(图源:NoseBlowingPropelsNasalFluidintotheParanasalSinuses[2])
想要避免这种类似于“余震”的负面影响,擤鼻涕时要注意两点。
首先,不要同时用两侧鼻孔来擤鼻涕。
把一侧鼻孔按住,单独把另一侧的鼻涕轻轻地擤出来,擤完后再交换。这样所造成的压力,比同时擤两侧带来的高压小得多[1]。
其次,擤鼻涕擤得再勤,也难以立竿见影地把鼻涕止住。因为鼻涕太多,越擤越暴躁的朋友,可以考虑用鼻腔冲洗剂来缓解[3]。
开个外挂,会让鼻腔舒服很多。
鼻涕确实是引起鼻塞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我们可不能把“擤干净鼻涕”和“疏通鼻子”划等号。
这是因为,鼻塞的现象,还可能是由“鼻黏膜水肿”引起的。我们只能把黏膜分泌的鼻涕给擤出来,但不能把黏膜里头的“水”给擤出来。
(图源:giphy)
鼻黏膜之所以会水肿,是因为身体的免疫系统安排了炎症细胞,到鼻黏膜上绞杀病毒、细菌等病原体。
一旦大量的“援兵”聚集到鼻粘膜下的血管里,就会出现“充血”的现象[4]。
这种“水肿”,可以利用热蒸气、鼻腔喷剂来缓解。
但是,如果迟迟缓解不了,医院看看,排除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甚至鼻咽部肿瘤的可能性。
除了擤鼻涕,大家还经常在止鼻血的方式上犯错。
无论身上哪个部位出血了,止血的重点都是要让血流尽快停下来,而不是让血流尽快回流到体内。
所以,大部分人常用的抬头堵住鼻子,让鼻血回流,其实是一种“掩耳盗铃”的行为。
(图源:giphy)
可别以为血液是身体的一部分,所以回流回去无所谓。
首先,鼻血若流到了气管里,有引起窒息的风险;其次,若鼻血顺利地流到了肺部,有可能会引发肺炎。哪怕是顺着食道流到胃里,也有几率引起反胃、恶心的症状[5]。
(图源:giphy)
空气湿度一下降就容易流鼻血的朋友,下面的正确止血步骤[5],花30秒就能记住:
第1步,稍微低头,让身体微微前倾,避免让鼻血往回流。
第2步,找到鼻翼的上方,软骨和硬骨的交界处,用手指轻轻捏住,你的指压有助于让血流停下来。
第3步,捏住等待10分钟,其间用嘴呼吸。如果还没止住,就再加10分钟。
如果30分钟后血流还没停下来,那么情况就比较复杂了,建议尽快到耳鼻喉科就诊。
最后,鉴于戴口罩的日子还没到头,平时容易流鼻涕、鼻血的朋友,最好随身多备一只口罩。掩护也好,替补也罢,有备无患的你最棒~
审稿专家:刘海舰
中国科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
参考文献
[1]ClementP,ChovanovaH.Pressuresgeneratedduringnoseblowinginpatientswithnas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