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以上知晓血压我院举办ldqu
年10月8日
是第22个全国高血压日
今年的宣传主题是“18岁以上知晓血压”,以促进18岁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监测血压为重点,开展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指导群众做好自我血压管理,切实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今天上午,我院组织医护人员在东坑镇内举办主题为“18岁以上知晓血压——医院年全国高血压日健康义诊活动”,活动旨在倡导18岁及以上成年人定期监测血压,做好血压管理,预防高血压,做到早预防、早治疗,切实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活动现场,医务人员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量血压和体检等多种形式,就高血压的高危因素、如何识别高血压等方面向大家进行了详细讲解,受到许多市民朋友一致好评。
现场咨询人数累计上百人
1高血压诊断标准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血压测量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提倡使用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进行有规律的家庭血压测量。家庭血压测量值判断标准不同于诊室血压,家庭血压读数≥/85mmHg被认定为高血压。
2高血压的流行与危害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目前全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7亿。高血压是心脏病、脑卒中、肾病发病和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因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占国民总死亡的40%以上,约70%的脑卒中死亡和约50%心肌梗死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3定期测量血压18岁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监测血压,至少每年测量1次血压, 超重或肥胖、高盐饮食、吸烟、长期饮酒、长期精神紧张、体力活动不足等高血压高危人群和血压为正常高值者(~/80~89mmHg),经常测量血压。
医疗机构对35岁以上首诊患者应测量血压。
积极提倡高血压患者在家庭开展自测血压和自我管理,血压达标且稳定者,每周自测血压1次;血压未达标或不稳定者,应增加自测血压的次数。
推荐使用经过国际标准认证合格的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
4高血压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和规律服用降压药,降压治疗要达标。
降压治疗的血压目标: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应降至/80mmHg以下;80岁以上患者降至/90mmHg以下;冠心病患者的舒张压低至60mmHg者应谨慎降压。
大部分高血压属于原发性高血压,一般不能根治,需要长期服药治疗。不盲目相信非法广告或伪科学宣传,不能用保健品、保健理疗或食疗替代降压药治疗。
大多数高血压是可以控制的,控制不佳者应及时就医。
5如何预防及高血压的生活方式管理1合理的膳食①减少钠盐摄入
高血压饮食疗法最主要的关键点是减盐。钠盐可显著升高血压以及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而钾盐则可对抗钠盐升高血压的作用。我国各地居民的钠盐摄入量均显著高于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每日应少于6克的推荐。
②限制总热量
尤其是控制油脂类型和摄入量,减少动物食品和动物油摄入,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高血压患者进食烹调油的四点注意:
选择安全的油,即卫生学指标,工艺及质控标准严格满足国家标准。
选择脂肪酸数量及构成比合理的油脂,如橄榄油、茶油。
每日烹调油用量小于25g(半两,相当于2.5汤匙)。
控制烹调温度,油温不宜过高。
③营养均衡适量补充蛋白质,适量增加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主张高血压患者每天吃8两~1斤左右新鲜蔬菜、1~2个水果。对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在血糖控制平稳的前提下,可选择低糖型或中等含糖的水果,包括苹果、猕猴桃、草莓、梨、柚子等,每日进食克左右,作加餐食用。
增加钙的摄入,低钙饮食易导致血压升高。钙摄入量与年龄相关性收缩压升高幅度呈负相关,简单安全有效的补钙方法是选择适宜的高钙食物,特别是保证奶类及其制品的摄入,每日~毫升脱脂或低脂牛奶。对乳糖不耐受者,可用酸牛奶或去乳糖奶粉。部分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补充钙制剂。
④高血压患者的食物选择
高血压患者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低糖,宜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高钙。推荐的食物:
富含钾、钙、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蔬菜、水果、土豆、蘑菇等。
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燕麦、薯类、杂粮、粗粮等。
富含优质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无脂奶粉、鸡蛋清、鱼类、去皮禽类、瘦肉、豆制品等。鱼类蛋白是优质蛋白、鱼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应多吃鱼类。
2控制体重,避免超重和肥胖对高血压患者而言,在体重控制上应有三方面的“ ① ② ③ 减轻体重有益于高血压的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每减少一公斤体重,收缩压可降低4mmHg。
减肥应循序渐进,通常每周减重0.5~1.0公斤,在6个月~1年内,减轻原体重5%~10%为宜。不提倡快速减重,一是容易反弹,二是摄取的热量过低会有损健康,尤其是极端控制饮食会导致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
3
戒烟戒酒吸烟的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的疗效降低,常需加大用药剂量,长期吸烟的高血压患者,远期预后差,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达万。
长期过量饮酒是高血压、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饮酒还可对抗药物的降压作用,使血压不易控制。戒酒后,除血压下降外,患者对药物治疗的效果也大为改善。
不得不饮酒时,要尽量放慢饮酒速度,避免“干杯”或“一口吹”,饮酒要伴餐,减缓酒精的吸收速度,减轻酒精对胃的刺激,不饮高度烈性酒。
4适量运动 运动的方式包括:有氧运动、力量练习、柔韧性练习、综合功能练习。有氧运动是高血压患者最基本的健身方式,常见运动形式有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秧歌舞、广播体操、有氧健身操、登山、爬楼梯。建议每周至少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最好坚持每天都运动。
力量练习建议高血压患者每周进行2~3次,两次练习间隔48小时以上,生活中的推、拉、拽、举、压等动作都是力量练习的方式。
柔韧性练习可以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加人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防止摔倒。
综合功能练习包括:太极、瑜伽以及太极柔力球、乒乓球、羽毛球等。
运动的适宜时间: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常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清晨也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发时段,因此,最好选择下午或傍晚进行锻炼。
5心情舒畅预防和缓解心理压力,是高血压和心血管病防治的重要方面,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培养个人健康的社会心理状态。
6 睡眠差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发现大多数无昼夜节律,夜间血压不低于白天,夜间血压高使全身得不到充分休息,靶器官易受损。高血压患者失眠后,次日血压将会升高。因此,睡眠是最好的养生,良好的睡眠有助于降压。睡眠差者应找医生帮助调理,服用催眠药或助眠药,提高睡眠质量。*部分资料来源网络。
想了解更多关高血压的知识
医院心血管内科
-
24小时为您保驾护航
内一科
简介
内一科拥有一支非常优秀的医务团队,共有20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3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2人。分设3个专业组(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科室多次选医院进修学习,同时经常组织医护人员参加省、市的各种学术活动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科室整体诊疗水平和急重症的救治能力,现已经初步培训一批临床经验丰富,具有全面系统的内科专业知识的医护团队。他们勤于钻研、乐于奉献、爱岗敬业,始终坚持“一切病人认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对每位患者做到热情招待、主动帮助、规范治疗,以良好的医德和精湛的技术,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心血管内科:联合暨南大学心内科开展远程心电监护服务,可全天候对动态采集和传输的电生理信号数据进行实时远程监测和判读,做到心血管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开展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梗、心律失常、急慢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尤其对心血管各种急危重症如:心源性休克、心跳骤停等诊治及抢救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显著疗效。同时能配合ICU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及时的溶栓治疗和抢救。
神经内科:对各种急、慢性脑血管疾病(脑缺血、脑梗死、脑出血等)的诊疗及康复指导,各种头痛、周围神经病变(面瘫、三叉神经痛等)、颅内感染性疾病、癫痫、颈椎病,帕金森病,周期性麻痹,各种肌病等神经科常见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及康复指导,各种脊髓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效果。同时能配合ICU对在时间窗(发病3-6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及时的溶栓治疗和抢救。
消化内科:对常见的食管炎、急慢性胃炎、肠炎、消化性溃疡、胰腺炎、各型肝病及急慢性消化道大出血等急危重症的救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疗效。
内一科健康咨询热线
-
-
近年来,医院以打造“医院”为着力点,不断深化医改工作,优化就医环境,完善各类规章制度流程,加大医疗设备、人才培养等投入力度,与知医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医院奠定坚实基础,让东坑以及周边群众得到更优质、更便捷、更高效的医疗服务。
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
医院护理院是东莞市首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将“医疗”与“养老”有效融合,利用“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生活照料、娱乐、心理辅导、临终关怀功能为一体的公立医疗养老机构。
什么是“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是养老新形势下产生的医疗服务新需求,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其中,“医”是指在传统养老基础上将医疗保障融合了进去,建筑和功能设计上注重融合专业化医疗和个性化护理,配有全科医生、康复师和营养师等,定期监测体温、脉搏、血压等健康状况,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护、营养配餐、保健医疗、康复调理等一体化服务。
“养”包括的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模式。
医院护理院简介
医院护理院(养护中心)是我市首家集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生活照料、娱乐、心理辅导、临终关怀功能于一体的公立医疗养老机构、社保定点医疗机构,编制床位张,于年12月28日正式投入使用。
(整体环境图)
(活动区)
(居住区)
(居住区)
(无障碍走廊)
(花园活动区)
护理院是按照国家级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建造而成,院内硬件规划设置齐全,设有高清监控室、健康评估室、心理诊疗室、理发室、亲情会客室、娱乐活动室、物理治疗区,还专门配有一个活动花园,供老人们散步聊天。不仅如此,居家细节上,我们也精心布置,在走廊过道、床位两侧安装扶手护栏,床头上安装吸氧、吸痰和呼叫系统,在厕所内安装简易座椅、固定扶手等,方便站立不稳的老人坐着洗澡,处处彰显着简便、温馨的医养结合特色风格。
入住-
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