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复工后发高烧呼吸困难,却没查出病毒
同一单位数名复工者发高烧、呼吸困难
3月1日凌晨1点左右,青岛市新冠肺炎医疗医院急诊科青岛市某区发现数例高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的患者。血液检查结果中多项指标升高,急需排查是否为疑似新冠肺炎聚集性病例。
经过进一步了解,这些患者刚从外地返回青岛复工。前一天下午,清洁办公场所之后出现不适。
专家组在了解情况后,医院,对所有患者做肺CT排查。经过一系列排查,却基本排除了新冠肺炎可能。
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合,产生“毒气”经调查反馈,几人的呼吸道尤其是肺脏,遭遇了腐蚀性损伤。原来,他们在清洁办公场所时,不慎将含84消毒液的污水与冲洗厕所的洁厕灵混合,两种液体发生化学反应,造成有害气体大量排放。几名患者吸入有害气体后,造成肺部灼伤,其症状、体征非常像新冠肺炎。
专家组组长孙运波说,如果吸入有毒气体时间较长,或治疗不及时,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如白肺甚至窒息死亡。由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几名患者的水肿已经吸收,呼吸困难得到救治,烧也退了,观察休息后,就准备重返工作岗位。84消毒液和洁厕灵千万不能混用
在疫情防控期间,各类化学消毒剂在各种场所大量使用。但如果操作不当,两两掺在一起,搞不好就会产生“夺命毒气”。
例如,84消毒液和洁厕灵一起使用,会产生化学反应,并生成氯气。因为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而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也就是氯化氢。
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并溶解在黏膜所含的水分里,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对上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
次氯酸会使人体组织受到强烈的氧化。盐酸会刺激黏膜发生炎性肿胀,使呼吸道黏膜浮肿,大量分泌黏液,造成呼吸困难。
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氯气,眼、鼻、呼吸道等部位的黏膜都会遭到破坏,出现流泪、咳嗽、恶心呕吐等症状。如吸入氯气浓度过高,有可能腐蚀肺泡,造成呼吸困难或肺水肿,甚至窒息死亡。
若不慎吸入高浓度的氯气,应立即离开现场,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一般情况下,当咳嗽和流泪症状消失后,身体就没什么大碍了。若中毒症状没有消失,甚至出现肺水肿等现象,医院。
疫情之下,不论是在家庭、单位还是公共场所,消毒都是大家必须做好,
也必须慎之又慎的一件事:
对此,杭州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所长孔庆鑫在采访中表示:
“最近杭州各大企业复工、商场开业,我们都有相应的防控预案,要求开展预防性消毒,适当增加消杀频次。一般公共外环境有日光照射,不建议进行大范围消杀。大范围喷洒消毒剂虽场面壮观,实则不太有必要。国家疾控中心专家也明确提出,不建议向人体大面积喷洒消毒剂。”另外,家用消毒剂也不能盲目使用,其使用范围、浓度都不同,必须先仔细阅读说明书。
国务院曾专门作出指示:公共外环境不建议大范围消杀,家用消毒剂不能盲目使用。2月29日,国务院疾病预防控制局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消毒工作的通知》,也说得很清楚:各地要精准施策、科学消毒,真正做到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病流行。无明确传染源时,做好预防性消毒,医院、机场、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物体表面消毒频次,加强高频接触的门把手、电梯按钮等清洁消毒,做好垃圾、粪便和污水的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做好个人手卫生。有明确传染源时,加强隔离病区、病例居住过的场所和转运车辆等的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各地要防止过度消毒,不对室外环境开展大规模的消毒,雨雪天气不开展外环境消毒;不对外环境进行空气消毒;不直接使用消毒剂(粉)对人员全身进行喷洒消毒;不对水塘、水库、人工湖等环境中投加消毒剂(粉);不在有人条件下对室内空气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各地要确保消毒效果,做好消毒质量控制。所用消毒产品要合法有效,并严格遵循产品说明书使用。要根据消毒对象的特点,选择可靠的消毒方法及消毒剂量,采取必要的检测手段,确保消毒效果。对消毒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预防性消毒和影响大的终末消毒,各级疾控部门要做好消毒效果评价。总而言之,不同的消毒剂千万不能混用!严重的话会致命!转发提醒身边的人!来源
广州普法综合半岛都市报杭州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