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后鼻孔息肉 > 症状讲解

血压值挺正常,怎么突然就心衰了

在我国,高血压患者将近3亿,几乎每10个人里就有3个患者、4个高危人群。按理来说,这么常见的疾病应该引起重视才对,但实际上,这么多人里只有30.5%的患者被确诊;确诊者中只有46.4%接受了治疗;治疗的人群中也只有29.6%能把血压控制好。轻视高血压的危害,忽略降压的作用,比患病本身更可怕!正是在日复一日的放任之中,原本可以几十年保持平稳的血压,分分会变成可怕的“杀手”!

1.6个错误让“平稳”的血压变心衰

案例:63岁的王先生6年前第一次发现高血压,但当时没有在意,一年后出现症状才开始服药,中间还自行换药,偶尔测量血压,血压平均在~/80mmHg左右,然而半年前却突然发作急性心力衰竭,好不容易才抢救回来……生活中,类似王先生这样,血压看似“平稳”却最终突然发作的事故屡屡发生,说到底还是因为犯错太多!▼错误一:第一次发现不重视原发性高血压95%都属于缓进型,病情发展比较漫长,初期可能仅有细小血管痉挛、收缩而导致血压暂时性升高,不表现出症状,但其对血管和器官的伤害却在不断累积。等到人们因为感觉不适而发现高血压时,病情往往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所以第一次发现血压升高不等于刚刚患上高血压,千万要重视。正确做法是立即就医,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较为全面的检查,尽量确定病因和病情发展程度。如果程度较轻,可先进行3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延缓用药;如果病情较重,已经出现心肌增厚、肾功能下降等,就需要马上服用降压药,不要再拖延。越早控制好,对长期防治高血压发作越有利。▼错误二:降压药总是“别人的好”降压药主要原理,是通过影响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以及内皮素系统等,来调节血压。总体来说降压药分为5大类,比如噻嗪类利尿剂降低收缩压更好;分子长效CCB可以纠正异常的血压波动节律;β受体阻滞剂可以可影响糖脂代谢等。每种药物服用方法不同,而每个人适合的药物也可能不同,仅凭其他人降压效果好就自行换药,风险很大。首先不一定自己用就有效,其次可能因为不耐受药物的副作用而产生更大的危害。▼错误三:测量血压不按时人体每天的血压波动是有一定节律的,甚至由于高血压症型的不同,波动时间段和血压峰值也不一样,所以每天按时测量出的血压才有横向对比的价值,更能反映出真实的病情。正常人血压在早6~10点,下午16~20点出现两次血压高峰,其余时间血压偏低,目前要求高血压患者在早上服药前和晚餐前应至少测量2次血压,间隔1分钟,然后取平均数。当然具体情况还需遵照医嘱。▼错误四:体检忽视靶器官很多人患高血压之后一直服药降压,血压值控制得还不错,就忽略了定期进行其他体检项目,比如病例中的王先生,正是因为忽视了心脏检查而没能有效预防心衰。事实上高血压并发症往往才是高血压的致命之处,心、脑、肾都是容易受到破坏的靶器官,可能造成心肌肥大、脑缺血、肾功能减退等。高血压患者继发冠心病、心梗、脑梗和尿毒症的风险非常高,所以高血压才被称为“隐形杀手”。建议高血压患者定期做高血糖、高血脂、心脏射血分数、心脏超声、颈动脉超声、肾功能、常规尿检、脑部CT等检查,争取一旦出现靶器官受损就能尽快遏制。▼错误五:降压数值不达标年2月JAMA心脏病学子刊发表的一项高血压研究结果表明,在没有糖尿病和心血管高风险的中老年人群中,血压降至mmHg者,全因死亡风险降低了27%,强化降压可将寿命延长6个月至3年。正常人的血压不超过/90mmHg,而高血压患者降压到/80mmHg左右效果更好,老年人根据身体状况,可适当放宽到/90mmHg左右。以下是具体的各类人群降压目标值的参考标准:▼错误六:服药量从无变化目前高血压的治疗方案中经常同时使用1种以上的药物联合降压,这样副作用反而更小,降压效果更好,但药物的剂量配比要求也更加精细,可能需要不断调整。此外,随着年龄增长、血管环境变差,高血压很可能不断恶化,也需要加大用药量或调整用药方案。像王先生这样不寻求医生指导,数年保持同样的服药量,就没能兼顾到保护靶器官的问题,以致于血压看似平稳了,但并发症却没能防住。

2.高血压有效评估的手段有哪些

医院8楼高血压达标中心,有强大的院内多学科专家团队和区域达标中心专家委员会,开展有完善的高血压筛查项目,将对每一位高血压患者病因查到底,病情讲明白,血压治到位,努力达标您的血压!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

动态血压监测主要有3个方面的临床应用:

1)诊断高血压,提高高血压诊断的准确性;

2)评估心血管风险,提高心血管风险评估的水平;

3)评估降压治疗的效果,提高降压治疗的质量,充分发挥降压治疗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作用。

我科现有多台动态血压监测,可反映不同生理节律和外界环境变化的血压变化,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动静态无创心输出量测定(无创心排)

该检查采用无创手段,通过患者血流动力学平衡图判断高血压类型,从而精确选择药物,适用于所有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初发高血压和难治性高血压,自年10月以来已为余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精准的临床治疗依据。(下面图片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师)

1、心输出量型高血压选择用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CCB类

2、外周型高血压:ACEI/ARB、CCB类

3、混合型高血压:联合用药

PWA-脉搏波检测仪

医院心血管一病区于年年底引进PWA-脉搏波检测设备,通过无创手段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评估动脉僵硬度和中心血压、脉管硬度等,进而估算受试者的血管年龄,从而更好的预测心血管疾病。该项检测无创、简便,整个检测过程约3-5分钟,类似平时测量血压的情形。

适宜人群

1、大于35岁的男性和大于40岁的女性;

2、血脂异常者;

3、高血压、糖尿病与肥胖、代谢紊乱综合征患者;

4、有动脉硬化家族史;

5、吸烟、大量饮酒、精神紧张人群;

6、饮食缺少蔬菜水果、高脂饮食人群;

7、腹部肥胖、缺乏运动的人群。

8、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冠脉综合症、心力衰竭等

睡眠呼吸初筛

医院心血管一病区为方便广大群众做好睡眠监测,已经购置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设备,监测者是否住院均可,可在住院期间监测,也可把设备带回家进行睡眠呼吸监测。该设备具有小巧、佩戴方式简约、多信号融合、采集精准等特点,建议难治性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肥胖、长期吸烟饮酒、上气道解剖异常等高危人群及早筛查。多导睡眠监测系统(PSG)

多导睡眠呼吸记录监测系统(Polysomnography,简称PSG),可以记录患者睡眠状态下的许多生理信号,如:脑电图、肌电图、眼电图、口鼻气流、胸腹运动、血氧饱和度、心电图、体位变化等。该设备是目前最先进的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具有信号灵敏,抗干扰能力强,设备精巧,佩戴方便。

适用人群

1、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者;有白天嗜睡、乏力、夜间憋醒、胸痛、晨起头昏、口干症状者;生活压力大等

2、肥胖: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或以上,体重指数≥25kg/m2;

3、年龄:成年后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加;女性绝经期后患病者增多,70岁以后患病率趋于稳定;

4、上气道解剖异常:包括鼻腔阻塞(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鼻息肉及鼻部肿瘤等)、鼻咽部阻塞(腺样体肥大、后鼻孔闭锁、鼻咽狭窄),口咽部阻塞(扁桃体肥大、软腭松弛、悬雍垂过长、过粗、咽腔狭窄、咽部肿瘤、咽腔黏膜肥厚)、喉咽部阻塞(舌扁桃体肥大、会厌松软,舌根后坠),下颌后缩及小颌畸形等;

5、OSAHS的家族史;

6、长期大量饮酒和(或)服用镇静催眠类或肌肉松弛类药物;长期吸烟;

7、其他相关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低下、肢端肥大症、心功能不全、脑卒中、胃食管反流及神经肌肉疾病等;

8、难以解释的白天低氧血症或红细胞增多症,原因不明的夜间心律失常、夜间心绞痛,清晨高血压;也可用诊断其他睡眠障碍

医院8楼心血管一病区健康-;;

科室-;;科室

转载请注明:http://www.gkkxq.com/zzjj/994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