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网红图片背后的故事
2月23日,河北医大一院藁城区核酸采集突击队30名成员,在完成了为期14天的隔离修整后胜利凯旋,受到院领导及广大医护人员的高度赞扬与热烈迎接。
队员中,有一位网红姑娘特别引人注目,她就是那位跪地为卧床不起的老人做核酸采集的医护人员郭娇娇。
今年初,石家庄新冠疫情突发,元月5日凌晨一点郭娇娇接到通知,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简单收拾了行李,冒着零下10医院。凌晨五点娇娇与29名同事乘坐大巴车驶离市区,闯入浓浓夜色中,路上,不少警车、救护车呼啸而过,气氛紧张凝重。借着灯光,娇娇看到“滹沱河”三个字,后来才知道到了藁城,但她知道,她们的目的地一定是新冠疫情的风暴眼,是疫情震中区域。车窗上结满冰花,冷极了,娇娇下意识裹了裹本来就不厚的羽绒服,心里沉甸甸的。晨曦中,大巴车停在藁城区增村镇政府,队员分三路到小果庄、东桥寨、北桥寨三个村庄开展工作。这时每个村口都拉起警戒线,公安交警上岗执勤。
天渐渐亮了。村里气氛显得紧张,居民们扶老携幼举家排队接受核酸采集。村子很大,人口多达多人,队伍很长,没有尽头。娇娇心急如焚,战场如沙场,争分夺秒,多采集一个人的核酸就多一份胜算。终于,下午四点多人们散去,来不及喘口气,娇娇与同伴们分别深入每一户特殊家庭,对行动不便的居民采集核酸。一夜没有休息,一天没有进食进水,困乏中她推开一扇门,顿时一股蒸馒头的香溢气息迎面扑来。深深吸一口,惟有这股香气才是世界上最好的美食味道。但她没有顾得看一眼,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这天,她和伙伴们拼搏到晚上九点半才回到临时驻地,消毒洗漱后又到了深夜。夜里,蒸馒头的香气挥之不去,饿的。
第二天气温骤降至零下17摄氏度,村里刮起大风,风沙打在防护服上,打在护目镜上沙沙作响,那种痛彻心扉的寒冷是娇娇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本来,她与姑娘们匆匆忙忙只准备了三天的随身物品,御寒准备不足。不想,寒潮来袭,姑娘们措手不及。这天早上,极寒的气温使接送医护人员的大巴车电瓶出现故障,打不着火发动机不能启动。这一天是娇娇刻骨铭心的一天,每做完一次核酸采集,按照工作程序,都要酒精消毒,酒精挥发,再加上零下十七八的温度,手冻得拿拭子棒都没有定向力,瑟瑟发抖,退下手套,双手红肿的像馒头,没了知觉,那种冷如针刺骨。护目镜上雾气笼罩,影影绰绰,只能透过缝隙坚持工作。寒风彻骨,不知做了多少次核酸采集,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天又一次黑了下来,抬头望去等待采集核酸的人员不断。使命在身,再晚不能落下一名采集者。夜静阑珊,树影绰绰,漆黑一片,娇娇靠着志愿者的一丝丝灯光进行采集,坚持到最后。这天晚上,她们又接到一家小区核酸采集任务,娇娇精疲力尽。夜里,大巴车停在隔离区外,车门打开寒风厮打着姑娘们,这里距离采集点大概有十几分钟的路程,她们抬着装有防疫物资的大箱子闯进寒风中。路上,娇娇身体瑟瑟发抖,有一种天地旋转的感觉,双手失去知觉大箱子滑落地上。医院心内科的一名同事奋力扛着大箱子前行时,顿时力量倍增,又抬着箱子冲进风沙中,“加油”“加油”姑娘们喊声一片,互相鼓励着。那天回到驻地已经是后半夜,躺在床上疲惫至极的她双腿颤抖不已,一想,只有今天早上吃过饭。在最困难的时候,医院领导及时送来温暖,防寒衣物源源不断,饮食水果丰富多样,有力解除了大家的后顾之忧。
元月8日,娇娇无意间成为国内各大新闻媒体网红。下午三点半后,她走进藁城区南董镇南洼村一位卧床不起的老人家入户采集核酸,老人平躺在床,家里除了老伴,周围没有子女陪伴。娇娇轻轻帮助老人翻了身,老人吃力地想坐起来。娇娇是一名高个姑娘:“老爷爷您不用坐着,这样就可以”。她下意识跪了下来,一只手轻轻托起老人家的下颌,看清了咽喉采集部位,一丝不苟采集核酸,保证了标本采集质量。这一幕场景恰巧被村里的志愿者拍了下来。图片真实感人:简陋的室内家具陈设,土炕上一束光线穿过窗子打在老人的头部、后背,一位医务人员单膝叩地,左手托起老人下颚身体前倾,聚精会神采集核酸。图片充分诠释了广大医务人员在艰难抗疫中迎难而上,生命相托,重如泰山,用责任与担当守护生命,以真诚和爱心传递温暖的承诺。
第二天这张照片迅速火遍全国。新华社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标题刊发了图片。图片中特别注明:在石家庄藁城区,医院医护人员到村民家中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做核酸检测。新华社给予极高荣誉:这就是咱们中国的医务工作者!随即,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央电视台、河北省市新闻媒体、国内各大网站相继刊发这幅图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节目进行了追踪报道。报道指出,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迎难而上就是最伟大的英雄!战斗在新冠病毒疫情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是疫情浪潮中的磐石,是护佑生命的英雄,他们勇于担当,不辱使命,以一身白衣,舍一人安危,守一方平安,他们是这个时代的真心英雄!
年1月5日至2月8日,郭娇娇与29名战友们在藁城疫情核心地带采集核酸35天,足迹遍布个村庄,其中4次到达增村镇,两次深入小果庄,采集核酸达25万人次,曾经连续多天,每天穿着防护服冒严寒辛苦工作十几个小时。高质量圆满完成了核酸采集任务。2月23日终于与离别50天的亲人相拥欢聚。
她单纯、柔弱、善良,是神经内二科的一名护士。10年前,郭娇娇刚刚入职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文静少言。有时,由于患者或患者家属不理解受过不少委屈,哭过鼻子。十年间百炼成钢,每当换上护士服的那一刻是如此的神圣,每看到病人康复和笑脸的时候,才是自己最有成就感的时刻。如今,郭娇娇成为科里骨干力量之一。年初,武汉告急,河北医大一院发热门诊一线告急。郭娇娇面对肆虐的疫情第一时间踊跃报名参战,在《请战书》上签名按下鲜红的手印,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医院发热门诊,夜以继日战斗在抗疫第一线。今年初,省会石家庄疫情突发,郭娇娇又是第一批报名参战人员。在藁城区疫情风暴眼中整整35天的坚守,她与姐妹们一连十几个小时不喝一口水,不上一次厕所,超长时间、超负荷坚守抗疫一线,没有一丝怨言。热血、坚韧、忠于职守。岁月静好,就是她们负重前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她们以真诚和爱心传递温暖。因为选择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坚守!郭娇娇与她的姐妹们是河北医大一院众多医护人员不辱使命、艰苦奋战、忠于职守的杰出代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