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经络养生保健操
一、防风寒
①春捂重点是下半身
雨水时节,时常倒春寒,所以要适当春捂。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醒,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就是说,春令时节,下身应多穿一些。
中医养生谚语“寒从脚起,湿从下入”讲的也是关于下体腿脚的保暖。
②腿部防寒有妙招:敲击按摩风市穴
如果是“风寒腿”,可以敲击按摩大腿外侧胆经上的风市穴,具有将虚邪贼风拒之门外的功效。
坐着、站着都可以敲击按摩,每次敲20~30下左右。
③干洗脚
用双手从大腿根部按摩至足踝,再从足踝按摩回大腿根部。
重复10~15次,也可起到腿部保暖的作用。
二、防春困
①运动
缓解春困仅靠睡是不行的,会出现越睡越困的现象。
锻炼可以大大加快脑处理信息的反应速度,有效防止春困。
②巧用穴位驱赶“春困”
用拇指按揉内关、神门、三阴交,这三个穴位互相配合
每天按揉5~10分钟,提神醒脑,摆脱春困、安神定志、调整睡眠。
养生护肝篇《黄帝内经》说“春主肝”,肝脏在春季活动比较旺盛。如果在春天养好肝,会健康一整年。
一、搓手心养血保肝法
方法:两手伸直,手心相对,上下搓,前后揉,然后两手做“负阴抱阳”的动作(右手包着左手)。
早上做完之后,可以在中午11点到13点再进行练习,是春季养生的一个不错的保健法。
从经络的角度来说,手掌心有心包经的劳宫穴,是主血的。手心搓热后就有活血的效果。
二、漱口吞津
每日上午10时前后,用舌体搅拌口腔,产生唾液后慢慢咽下,每日36次。
唾液在体内化生为精气,为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具有强肾益脑作用。
三、艾灸阳池穴
春天助阳气勃发,可以艾灸阳池穴。
阳池穴是三焦经的原穴,是这条经络的原气发出之点。
灸阳池穴可以补下焦之气,培本肾元的作用很明显,只需灸一周即可。
阳池穴:位于手背腕横纹中点处。每次悬灸二十到三十分钟就好。
调节有必要--肝脏篇春天是草木萌发、生机盎然的季节,肝脏在五行中正好对应“木”。中医认为,肝脏与草木相似,草木繁荣的春季是肝气最活跃的季节,也是养肝护肝的最好时间。如果春天没有养好肝气,周身气血就会运行紊乱,其他肺腑器官也会受干扰而致病。养肝重在肝气的调理顺畅,通过运动和饮食可以达到平抑肝火的作用,使身体各器官达到平衡。
动之有道保肝脏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是护肝的有效方法,运动能促进气体交换,加快血液循环,怡情养肝,使肝脏得到更多的氧气和养料。肝经通过腿部、脚部,而脾、肝、肾经就在腿部、脚部的内测,所以运动方面可以偏重在脚部方面。由于春天的运动量不宜过大,因此健走是比较适宜的健身项目。
在早春的阳光下,远离车流、街道,让腿、。背、腹和臀部大肌肉群交替收缩、放松,加强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能更好地为身体供氧。此外,登山、慢跑、太极拳等缓和性的运动,对肝脏也很有帮助。建议最好经常去户外活动,呼吸春的气息,以助肝气生发,吐故纳新。
第一节前后踮脚
一脚或前或后,轻轻踮起脚跟,在轻轻放下脚跟着地,一脚做几次,再换另一脚,做几分钟以后,感觉头目舒适即可。
第二节舒展运动
两脚张开,约与肩同宽,脚趾稍向外张,以感觉身体舒适的角度为原则,右手上举,位于耳旁,手掌向上,右肩稍向前或向后活动,感觉右肋部有热气冲出来为度,如果没有这种感觉也一样可以做此动作,几秒钟后,右手放松下垂,如此反复几次,然后换左手重复以上动作。
第三节揉大敦
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脚大敦穴(大脚趾靠第二趾一侧的甲根边缘约2毫米处)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脚大敦穴,手法同前。
第四节按太冲
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右脚太冲穴(脚背第一、二趾骨之间),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做20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脚太冲穴,手法同前。
第五节揉三阴交穴
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右三阴交穴(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手法同前。
第六节推搓两肋
双手按腋下,顺肋骨间歇推搓至胸前,两手接触时返回,来回推搓30次。
春季养生歌诀若要身体健康好,
经络锻炼不可少。
春季养生重养肝,
动之有道保肝脏。
踮踮脚跟头目清,
双手伸伸肝气舒。
大墩揉揉太冲按,
三阴交穴揉一揉。
搓搓两肋康而乐,
珍奥肝泰保健康。
赞赏